第205章 百年前的刺头
当赶到书院的时候,院长的小屋还亮着灯,王蠡刚蹑手蹑脚地推开书院大门,就听唤道:“进来罢。”
“是!”
王蠡索性落落大方,带着霞姑进了院长的小屋。
杨廷鉴看到二人,暗暗点头,这小子倒是快活的很,不过只是面无表情的问道:“你不是去了京城么,深夜赶回来,又有什么事儿?”
“是这样的……”
王蠡把王子腾担任主考之事,以及前因后果道出。
杨廷鉴沉吟道:“你若是避开今科,皇帝的气也能消了,两年后仍可得重用,但你硬顶着上,非得中个进士,反会触怒皇帝,横坚就两年,你都耽搁不起?
据我所知,与你为敌的,也就是卫家那几个大猫小猫,根本不是你的对手,峁山派虽有个道人因你而死,但他们暂时找不到理由对你出手,你非得一路闯关,究竟是为的什么?”
霞姑也觉得杨廷鉴所说非常有道理,修士寿元悠长,误两年科举不算什么。
王蠡却是正色道:“学生考科举,非为做官,而是修习儒家大道,我岂能眼睁睁看着皇帝毁我道途?
我是心学门人,万事唯心不唯物,只求一个公道,不然我心难安!”
“也罢!”
杨廷鉴眼里现出些微的赞赏之色,恍惚间,在王蠡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当时南明覆亡,本朝太祖大肆招揽前明旧人,作为前明最后一个状元,杨廷鉴也在招揽之列。
他主张气理心性四者合一,坚持《大学》是伪作,赞同女子参加科举作官,痛斥假道学,推崇真情真性,即便是在思想混乱的明末郑初,也是极大的争议人物。
他有一句名言,振聋发聩!
酷吏以法残民,竖儒以理杀人!
偏偏在国朝举办的经筵中,他辩赢了,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理学与实学。
而且更离经叛道的是,他不止一次非议圣人,声称圣人也有错,我们这些圣学门徒,有责任去帮圣人改错。
要知道,这是超凡世界,圣人就在头顶上!
不过他也与理学达成了两项共识,其一:尊王阳明为圣人,作为代价,承认朱子为圣人,其二:继续反对佛教。
佛教不完全等同于佛门,佛门是宗门,佛教是思想。
第二项还好些,第一项堪称造反,矛头直指孔圣!
儒家有五圣,分别是孔圣、颜圣、曾圣、子思圣与孟圣。
除了孟圣,颜圣与曾圣是孔圣的弟子,子思圣是孔圣的孙子,后三者在学术上并没有突出的造诣,很容易给人一种以裙带封圣的感觉,因此杨廷鉴与理学联手,欲推王阳明与朱熹上位,把名不符实的三圣顶替两个下来。
这可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虽然心学和理学矛盾重重,互相贬低,可在这一点上,出奇的一致。
圣人不仅仅是名号,还相当于仙界的混元大罗金仙,盖压文界,修为通天,手头几乎能调动无限的资源。
这等于是心学和理学一起造孔圣的反,偏朱熹和王阳明都创造出了基础理论,在儒学的发展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那么,颜圣、曾圣与子思圣的贡献是什么?
记录孔圣言行、个人品格过硬、传播孔圣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