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螺蛳姑娘不声不响地给石娃做好了最后一顿饭,便带上螺蛳壳满面愁容地向石娃告别。
石娃死死地抱住她,不让她走,说“现在我娘也走了,我只有你一个亲人了,你就忍心丢下我一个人孤苦伶仃过日子?”
螺蛳姑娘流着泪说:“我也舍不得丢下你,但我没有办法啊。你斗不过我爹的。你上次捡回一条命,昨晚又差点丢了命,但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以后还不知道有多少凶险在等着你。
昨晚上我反复想了一夜,现在我唯一能帮你的就是按照我爹的意愿办,离开你回到我以前生活的地方去,只有这样你才能平平安安过日子。”
说罢,她挣脱石娃的手向江边走去,无论石娃怎样苦苦哀求,她都没有停留。她走到河边,石娃也追到河边,而且拉住她的衣袖不松手。
螺蛳姑娘面对此情此景,泪如泉涌:“石郎我求你了,让我回到涪江里去。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再见面的机会......”
石娃一听,心中有了一线希望,忙问:“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
螺蛳姑娘说:“今后你若遇上什么难处,就在月色清明的夜晚来江边喊三声,我会来帮你的。你看,那边有人来了.......’’
石娃刚回头去看,螺蛳姑娘已不见踪影。
螺蛳姑娘走后,石娃痛不欲生,每当回到家里,家里冷冷清清,再也见不到螺蛳姑娘的身影,再也听不到她的声音,他感到十分痛苦而又忧伤。他日夜思念螺蛳姑娘,甚至达到茶饭不思的地步。
有一天他上山去砍柴,砍到程全寺附近去了,那儿是山坡,山势要高一些,站在那儿,可以看到涪江,而且看得很远。
他就站在一个稍高的地方,向螺湖望去,向螺蛳池望去。他知道螺蛳姑娘就住在那儿,于是就痴痴地望着,久久地望着,希望能看到螺蛳姑娘的身影。
泪眼蒙蒙中,他似乎真的见到一个姑娘站在波涛之中向他点头,向他招手......
这时,他就忘记了离别的忧愁,心中燃起一线希望。
虽然最终那位姑娘没有向他走来,但他坚信一定会有这一天。
老螺蛳精活活拆散了一对恩爱夫妻,他会就此罢休吗?如果这样就小看他了,一场更大的报复行动又将实施。
第九章,[堵隘口,螺精生事端]
螺蛳姑娘离开了石娃,老螺蛳精觉得心头出了一口气,才不再找石娃的麻烦了。
但一想起事情的前前后后,又不由得愤愤不平,又怨恨起另外两个人来。他怨恨的哪两个人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自然是那位路过螺蛳滩的府台和智元长老。
府台已离开这儿去遂州做官去了,他自然拿人家没得办法,但智元这个老和尚还在呀!
说起智元,他心头的恶气就忍不住往上涌。可恨这个秃驴,我和你向来是河水不犯井水,我守我的滩,你念你的阿弥陀佛,我哪儿招惹你了,你凭什么要来管我的事?
更可恶的是,竟给府台出了那么一个坏点子来整我,这简直是蹬鼻子上脸——欺人太甚!要是不很他打个招呼,他还以为我老螺蛳精好欺侮,今后又来找我的麻烦。
于是老螺蛳精又变成一个黑衣老者上了程全寺。
老螺蛳精进了寺门,直闯禅房。
正在做功课的智元听见有人来了,微微睁开眼瞄了一下来者,见是老螺蛳精到此,冷冷地问:“汝不在江中修炼,到此何事?”
老螺蛳精也板着脸回答:“口吞萤火虫你肚里明。你给那位府台出了什么点子,你大概还没有忘记吧?”
“噢?这么说汝今天是来兴师问罪啰?”智元睁大了眼睛直盯着他。
老螺蛳精说:“不敢。但老朽不明白,我什么地方招惹了长老,长老会和我过不去。”
智元停下了功课,问道:“汝想没想过你都干了些什么?那些不孝敬你的过往船只汝打烂了多少?有多少无辜的人因汝的胡作非为而丧生?”
老螺蛳精并不示弱,反唇相讥:“我谋取了点钱财贡品怎么就是胡作非为了?你这寺庙要是没有香火,你恐怕也坐不住吧?每天那么多人来庙上进香,上供,你们不会拒绝吧?”
智元严正道:“寺庙是希望香火兴盛,但程全寺从不害人!”
老螺蛳精强词夺理道:“富贵险中求,老朽不采取点手段,那些人凭什么怕我,又怎会乖乖地来孝敬我?”
智元没想到他是如此冥顽不化,难以救药,不禁摇了几下头,叹息道:“命里有时终会有,命里没有莫强求。我再劝你一句,人不贪财祸不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还是收手吧。”
谁知老螺蛳精一点也不动心,仍强硬地说道:“我可是常年住在河滩里,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的,你吓不倒我。”
智元已失去耐心,说:“善恶终有报,只等时候到。汝可以走了。”
老螺蛳精本是想敲打敲打智元,谁知反被智元教训一顿,而且还被下了逐客令。他遭此冷遇,十分不满,只得满脸怒气地退出禅房,骂骂咧咧地走了。
老螺蛳精走出寺庙就寻思开了,我本是先礼后兵,谁知这秃驴狗坐轿子不识抬举,反说我的许多不是,这简直是太过分了。
既然他不仁,也别怪我不义,我想办法引来河水把他那个破寺庙给淹了,看他到哪儿去安身!
想到这里,他就沿江察看,终于在太和镇南边二三里处发现一个叫斗龙背的隘口,两边山崖峭壁相对,仅中间有一狭窄通道,涪江水从此处冲出隘口向下滚滚流去。
老螺蛳精想这真是苍天助我,造就了这么一个好地方。于是他就作起法来,将太和镇北郊一座名叫显音岩的小山移到镇南斗龙背,堵住了隘口。他这一堵,涪江水流不出去了,被堵在了斗龙背以北。
第十章,[奉法旨,二郎除水患]
由于老螺蛳精移山堵住了隘口,涪江水开始上涨,几个时辰过后,水位越来越高,河边的一些田土庄稼已被淹没,沿江两岸低处的民房也浸在了水中。
照此涨势,只需一天一夜,江水将漫过河堤,那时还等不到淹没程全寺,整个太和镇就会变成一处水乡泽国。
这个变故惊动了大榆坝的土地菩萨,他从土地庙里走出来,拄着拐杖爬上高处一看,但见往日河边的那些田土已不见影子,眼前只是一片茫茫的江水。
土地见状,顿时大惊失色,喊道:“完了,这可咋个办哟!”
土地菩萨知道,要是再这样下去,大水先就会淹了大榆渡,再淹太和镇,就是连他的土地庙也将保不住了,真到那一步就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在水中丧生!他苦苦思索,去找哪一位神仙来救此大难呢?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东山的山神闻讯走来,看了看水势之后对土地点拨道:“你眼皮底下就有大救星,还到何处求神灵?”
山神一句话提醒了土地,他猛然想到,在自己的辖区不就有个大悲殿么,殿内供奉的不正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么?我不去求她还求谁。
想到此,土地就急急慌慌地来到大榆渡场上的大悲殿,在观音菩萨像前站定了。
观音菩萨容貌端庄,表情慈祥,宛然如生。
土地跪下祷告道:“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不知何方妖孽作祟,涪江河水无缘无故大涨,眼看大榆渡和太和镇就要遭淹了,你快快来救救苍生吧。”
此时观音虽身居南海普陀山,却心有灵犀,听到了土地的祷告。她立即起身,驾着祥云来到太和镇涪江察看,一见情况果然严重,并掐指算出此事皆因老螺蛳精作怪所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她想既会治理水患又能降妖者,非灌口二郎神莫属,于是前往灌口找二郎神去了。
这个二郎神长有三只眼,使一口三尖两刃刀,神通广大,本领高强。他领了观音法旨,立即前往射洪。
当他赶到太和镇时,天已黑了,突然又下起雨来,顾不上休息,二郎神来到涪江边察看,沿江向南一路走去,来到斗龙背,终于发现问题。
这时已是子夜时分,人们早已安歇,四周一片漆黑,天空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他看到斗龙背的隘口堵着一座山岩,河水多数流不出去,所以水位上涨。
二郎神当机立断,双手举起开山大斧,向那堵着隘口的山岩砍去,只听得山崩地裂一声巨响,山岩被砍出了一个大口子,涪江河水终于开始奔涌着流出去。他又四处搜寻,发现距隘口不远处有一个黑衣老者正在作法,将附近一些大石头移到隘口处。
二郎神睁开第三只眼一看,原来那黑衣老者乃是一只大螺蛳,顿时明白正是这个螺蛳精造成了这次水患,便手执三尖两刃刀向老螺蛳精奔去。一场杀伐即将展开,二郎神将把老螺蛳精怎样发落?
第十一章,[老智元网开一面]
老螺蛳精又在这儿干什么呢?原来他头天堵住隘口之后,十分得意,心想要不了几天,河水就会淹了智元老儿那座破庙,这个秃驴,不给他点颜色看,他不知道锅儿是铁铸的。
但他又发现显音岩虽然堵住了隘口,两边还有较大的缝隙,所以河水还是可以流出一些。为了把隘口堵严,让河水尽快涨起来,晚上他又偷偷地来到现场作法,将一些大块的石头搬去堵隘口那些空隙。
老螺蛳精干得正起劲,突然听见轰隆一声巨响,先前已被堵住的隘口又被人劈开了一个大口子,涪江水又开始哗哗哗往外流。他大吃一惊,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正在这时候出现了几道闪电划破了夜空,借着闪电的光,他看见一个巨人正向他奔来。
此人身高一丈二,脚长两尺,长三只眼,手拿一把三尖两刃刀,瞬间便冲到他眼前,雷鸣般地吼道:“大胆妖孽,竟敢在此兴风作浪,危害生灵,看刀!”
老螺蛳精还没弄清楚来者是何方神圣,身上早已挨了一刀,他立马现了螺蛳原身,妄图窜入水中逃走。
二郎神哪能容他溜走,紧追不舍,见黑衣老者变成了一只大螺蛳,便追了上去,用脚踩住螺蛳,又举起手中的三尖两刃刀......
这一刀若扎了下去,老螺蛳精断然没命了,正在二郎神的刀要扎下去时,只听得黑夜中一个苍老的生音喊道:“二郎真君刀下留人!”
二郎神抬头一看,见喊话者是一位身披袈裟的老师父,但不知来历,便问:“长者何人,有何见教?”
老师父说道:“老衲乃附近程全寺住持智元是也。二郎真君不辞辛苦来此消除水患,真乃功德无量。只是这个螺蛳精,念他已苦心修炼千年,若杀了,我心实在不忍,求二郎真君网开一面,就将他交给老衲处理吧。”
二郎神想了想说:“也罢。长老若能让他改邪归正,也算做了一件善事,这螺蛳精就交给你吧,现在水患已除,我回灌口去了。”
二郎神一走,智元便对老螺蛳精说道:“汝回江中去吧。”
老螺蛳精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还能绝处逢生,听了智元这话,如死囚犯突遇大赦,急急忙忙逃回涪江去了。
第二天,老螺蛳精又变做黑衣老者来到程全寺。但他这次来不再像上次那般气势汹汹,而是畏畏缩缩。
见了智元,十分懂礼地将双手合拢,然后深深一揖,说道:“感谢长老救命之恩。先前老朽不知天高地厚,自不量力,多有冒犯,还望恕罪。”
第十二章,[老螺精改恶从善]
智元长老见老螺蛳精有悔改之意,自然高兴,趁势开导他道:“现在汝可知当初我为何要提议让石家儿郎打造石鸭么?”
老螺蛳精道:“不才愚钝,望长老明示。”
智元道:“如果老衲诚心要害你,只须去至紫云山请来毗蓝婆菩萨便可,她收拾诸如螺蛳精、蜘蛛精、蜈蚣精之类都是小菜一碟。
当年唐三藏师徒西行取经遇上蜘蛛精作怪,便是这样做的,这样岂不省事?但老衲并未那样作。
出家人以慈悲为本,不想杀生。念及你已苦心修炼了千年,实属不易,所以只是让石家儿郎打造石鸭震慑汝,给汝敲敲警钟,让汝不再干害人害己之事,这实际是在帮汝。”
智元说到这里停住了,仿佛要让眼前这位对手好好思考一下这些他早就该说的话。
老螺蛳精以前一直想的是报复和复仇,所以什么话也不听,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把智元的话听了进去,而且觉得似乎也有一些在理。
过了一阵,智元的眼光变得凌厉起来,盯着老螺蛳精继续说道:“可惜汝全然不懂老衲的良苦用心,将好心当作驴肝肺,不停地制造事端,报复寻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更有甚者,错怪石家儿郎,不仅屡屡加害,还将他们夫妻活活拆散。
你想一想,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做得在理否?”
老螺蛳精听了智元这番话,好似一语点醒梦中人,不由得愧悔交加,一头给智元跪了下去,说道:“老朽罪该万死。多谢长老不记前科,耐心开导。此番话让我如拨云见日。老朽今后一定痛改前非,潜心修炼,决不再做有害生灵之事。”
智元叫他起来坐下,又和颜悦色地说道:“汝能改恶从善,老衲甚感欣慰。
老衲常在寺庙外远望山下的涪江,发现汝居住的那段河竟然呈太极图形状,这图形阴阳两分,相辅相成,互为其根,生生不息,正是宝地啊。
望汝今后继续认真修炼,将来必成正果。
汝那女儿,既已铁心放弃修炼去人间过活,就不再勉强她了。
石家儿郎确也不错,他与汝女天作一对,地造一双,两人本已结为伉俪,而且恩爱,汝就成全了他们吧。”
老螺蛳精连连答应:“愿遵长老吩咐。”
至此,一场惊天动地的事端终于平息,螺湖一带从此风平浪静,人们安居乐业。
这天,螺蛳姑娘征得老螺蛳精的同意精心打扮一番,上岸往石娃家去,要与石娃相会。
行至半路,天上突然飘落下来一阵子细雨,那细雨散发出馥郁的芳香,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她朝天上一望,只见云端里一尊女神正用手中旳柳树枝蘸着玉瓶里的水向下挥洒,原来细雨正是由此而来。
螺蛳姑娘猛然省悟,这不是观音菩萨么?
她急忙双手合掌,跪下礼拜。
第十三章,[有情人破镜重圆]
观音菩萨播雨毕,落下云头,来到螺蛳姑娘跟前,问道:“汝是前往石家么?”
螺蛳姑娘回道:“是。”
观音点点头:“甚好。我今有一事需向你交代,你可记好。”
螺蛳姑娘郑重答道:“愿听菩萨指教。”
观音接着说道:“这次你爹纵水淹没螺湖半岛,危害生灵,铸成大错。好在他已有悔过之举,这事就此作罢。我担心的是,大凡洪水淹过的地方,都会有瘟疫流行,你们居住的这个螺湖半岛,恐怕也难幸免。尤其这儿又有程全寺这样的佛门圣地,要是因瘟疫弄得万户萧疏,草木凋零,我心何安?所以我刚才在这处地方遍洒净瓶之水,这样可保平安无事。”
螺蛳姑娘听罢,连连磕头作揖,说道:“有劳观音菩萨,多谢菩萨以苍生为念。”
观音从身上取出一个小布袋交予螺女,吩咐道:“为保这个地方永久安宁,我赐汝仙草种籽一袋,汝可拿去分予众乡民广为种植。
此乃神农老祖传下来的,计有一百余种。今后繁衍起来,既能祛病延年,又能强身健体。此乃造福苍生之举,汝要切记。”
螺蛳姑娘接过仙草种籽,再三叩谢,表示谨遵法旨,请菩萨放心。
待观音菩萨离去之后,螺蛳姑娘来到石娃家。石娃见心爱的人儿又回来了,喜不自胜,忙将螺蛳姑娘接进屋里,嘘寒问暖,诉说别离之苦,思念之情,好似千言万语都说不尽两人的情和爱。
第二天,两人欢欢喜喜地请来左邻右舍,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婚礼。
洞房花烛之夜,石娃悄悄问螺蛳姑娘:“这次来了,以后不会再离开我了吧?”
螺蛳姑娘说道:“以后永不分离了。跟了你,我已有的五百年道行就舍弃了,但我值得,我甘愿。”
从此两人恩恩爱爱,白头到老。
由因观音菩萨曾经在这一带洒过净瓶圣水,所以这儿草木茂盛,空气清新,天蓝地绿,鸟语花香,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螺蛳姑娘遵照观音菩萨的吩咐,将神农仙草的种籽分发给众乡民广为种植。这些神农仙草果然有奇效,无论什么怪症恶症,疑难杂症,只要从中摘取数种,熬水服用,就可百病全消。
所以这个地方的人大多高寿,即便进入古稀之年,也是耳聪目明,容光焕发,身强体健,精神矍铄。
于是这儿就成了川中闻名的长寿之乡。
人们也没有忘记救石娃于危难之中的青龙与白额老虎,为了纪念它们,就把河东的那座山取名为蟠龙山,又在山上建庙,取名为“蟠龙寺”;
在河西的平坝里建了一座庙,取名白虎庙。
后来,庙里住进了尼姑,人们就改称那座庙为“白衣庵”。至今那个村子也还叫白衣庵村。
喜欢在年代文里,赶海搞科普请大家收藏:在年代文里,赶海搞科普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