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再讲一章四川的神话故事——《螺仙传奇》(这章故事比较长,有一万多字。)
问一下,喜欢吃螺蛳粉吗你们?
四川射洪县城是被称为蜀中四大名镇之一的太和镇。在太和镇北8里许的涪江东岸,有个地方叫木孔坝,坝上风光秀丽,空气清新,前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坝下的涪江烟波浩淼,水鸟云集,碧波荡漾,美不胜收,很多螺蛳都来此安家,所以人称螺湖。
此段涪江呈太极图形状,如玉带环绕,将木孔坝围成一个半岛,当地人称螺湖半岛。
岛上有个地方叫庙子沟,据当地年高之人说,早年这个地方从沟口到沟里都是庙宇,绵延一里多,楼阁重叠,香火兴盛。后因时世变迁,屡遭火灾,庙子大多被毁,仅有沟尾的小山上尚存一座后庙。此庙名叫程全寺,后来又改叫“成全寺”。
成全寺现已重修,寺庙内建有观音殿、螺蛳祠,分别塑有观音大士和螺蛳姑娘的神像。
庙内还有一五层楼阁,登阁一望,涪江两岸佳景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忧愁顿消,故名忘忧阁。这里佛能显灵,水能健身,树能感应,气能养心,草可治病,花能怡情,乃居家养生的风水圣地。庙前一株古老的黄桷树,见证了木孔坝的历史风云。
程全寺为啥改为了“成全寺”?寺庙里为啥要供奉观音大士和螺蛳姑娘?五层高阁为啥又取名“忘忧阁”?螺湖中的螺蛳族演绎了一个什么故事?木孔坝下终年流淌不息的涪江水,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螺湖半岛的千古传奇。
来了,故事开始了。
第一章,[发善心,石娃护螺女]
很多年以前,涪江岸边住着一个勤劳健壮的小伙子,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会打石器,所以都叫他石娃。石娃的爹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家里只有他和一个瞎眼娘相依为命过日子。
由于瞎眼娘不能去外面干活,所以家里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石娃虽会石匠手艺,但因周边人家的日子都不宽裕,修房造屋的人很少,所以也揽不了多少活,他只得隔三岔五去涪江河打些鱼虾,卖了补贴家用。
这年七月间,涪江河发了一场大水,石娃一连几天都没有打着鱼,眼看家里的口粮快要吃完了,却没钱去买,娘儿俩都心急如焚,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天他又去螺湖打鱼。他打鱼有个规矩,如果连续三网都打不着鱼,他就收网回家,决不再撒第四网。这次他一连撒了两网,别说是鱼,连个虾虾儿都没有打着。石娃也有些心急了,心想要是再撒一网都打不到鱼,今天就是白来了。于是他对天祷告道:“苍天在上,一定保佑我这一网打着一条大鱼。我要是这一网打不着鱼,没钱买米,家中只有吊起锅儿当钟敲,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下去了。”说完这一番话,他就眯着眼撒了第三网。过了一阵,他开始收网。他一边祷告着,一边慢慢地将渔网往上拉。这一网拉上来一看,网里还是没有鱼,却有一个金色的螺蛳。
石娃轻轻把这个金色螺蛳拿起来看,觉得十分可爱,甚至有些爱不释手。正在这时候,当地财主张百万的幺儿子张贵和他的几个狐朋狗友走过来了,看见这个金螺蛳,都特别喜欢。
张贵当即拿出5两银子要将这个金螺蛳买去玩。石娃有些动心了,心想自己干一个月也挣不到5两银子,要是有了这5两银子,不但母子俩能吃几天饱饭,就连瞎眼娘的眼睛也有钱医了。
他把金螺蛳拿在手中,有些犹豫不决。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见那螺蛳从壳里伸出了头来,向石娃点了几下,好像在哀求什么。石娃觉得螺蛳有些可怜,这个江贵买去只是为了好玩,万一把螺蛳折腾死了,岂不可惜。他终于摇了摇头,没收张贵那锭银子。
第二章,[得好报,穷汉结红颜]
石娃把金螺蛳带回家,向母亲说明了情况。母亲把金螺蛳摸了又摸,也喜欢得不得了,连声夸儿子这事做得对。石娃把金螺蛳放在自家的一个石水缸里养着,又去外面揽活了。
可惜石娃很长时间都没有揽着活,没钱拿回家,娘儿俩缺吃少穿,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瞎眼娘病了也没钱请医生,不久就去世了,家里就剩石娃一个人孤苦伶仃过日子。
石娃每天早出晚归,忙里忙外,十分辛苦,日子也过得没滋没味。有人劝他娶个媳妇,每天回家来也有碗热饭吃,有口热汤喝。可他想到自己的日子这么艰难,怎能连累别人也来受穷受苦呢。所以娶媳妇的事情他想也不敢想。
有一天,石娃外出回家,推开门突然闻到一股饭菜的香味。他用眼朝桌上一瞟,只见桌上摆满了做熟的菜肴,再往灶台走去,觉得灶台热气腾腾。揭开锅一看,锅里蒸着香喷喷的白米干饭。他不知道咋回事,竟不敢吃。但过了一阵,饥肠辘辘的他实在禁不住诱惑,忍不住坐下吃起来。由于太饿了,又是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饭菜,所以不一会就风卷残云,把一桌饭菜吃了个干干净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他吃完饭后一想,家里没有其他人,一定是邻居张二嫂见我一天没空做饭来帮的忙,我得好好去谢谢人家。他就去到张二嫂的家,见了张二嫂,把感谢帮忙做饭的话说了。谁知张二嫂竟说:“我没有帮你做饭啊?我倒是听到你家里有人走动,也听到你灶屋有炒菜声,还以为是你家里来了客呢。”
石娃一听傻眼了,是谁有这么好的心肠啊?他反复想了一阵,觉得这事一时半会也问不出结果,就不再管了。 谁知第二天中午回来,又是像头天那样,早有人把饭菜给做好了。他也懒得再去问张二嫂,反正问也白问,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吃了起来。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天,石娃还是忍不住了。究竟是咋回事,总得弄个明白啊。有一天,他假意又照往常那样去干活,去后不久,又折转身走了回来,却不进屋,悄悄躲在窗外看动静。
快到中午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一个美丽的姑娘突然从水缸里冒出来,手脚麻利地洗锅,淘菜,煮饭,炒菜。做完这些,又钻回水缸里去了。
石娃立即开门进屋,迅速走到水缸边去看。水缸里只有一个金螺蛳,哪有什么姑娘!他一连观察几天,天天都是如此,心里顿时明白了什么。
有一天,石娃又在那姑娘做饭时闯进屋,趁姑娘没有回过神来,一下冲到水缸边,从水缸里抓起螺蛳壳,锁进箱子里。
姑娘走不了了,只好羞涩地低下头说:“你屋里没得一个女人是不行的,你若不嫌弃,我就做你的妻子吧。”
石娃一听这话,不禁喜出望外。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再问姑娘这是怎么回事。姑娘只好把自己的来历说了。
原来她是附近涪江河里的螺蛳精,已经修炼了500年,所以能够变化成人形。江中还有一个老螺蛳精,是她的父亲,已经修炼了1千年,很有些法力。老螺蛳精把她管得很严,平时不准她随意走动。那天她趁老螺蛳精到斗龙背去了,就到江边玩耍,谁知不小心被石娃当鱼虾网了上来......
姑娘讲完这些,问石娃:“现在你已知道了我的出身,如果你有顾虑的话,把螺蛳壳还我,我马上就走。”
石娃哪里舍得让她走,说:“我不管你是什么出身,你就是妖精我也不在乎,我只要你做我的妻子。”
姑娘听罢,感动的流出了眼泪,说:“我早就看出你是个好心肠的人。你家那么需用钱,可那个张贵出5两银子要买我你却不干。那天你要是把我卖了,有了钱,或许你娘就不会死。我欠你的,所以我来帮你,做你的妻子。”
从此,石娃就和螺蛳姑娘做了夫妻,两人恩恩爱爱过日子。可惜的是好事多磨,有人偏不让他们过太平日子。
第三章,[过险滩,府台不听劝]
再说那个老螺蛳精知道女儿和石娃做了夫妻,心里一百个反对。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本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等待父母安排婚姻大事。她倒好,竟自己去找了男人,而且找的还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家小子,这成何体统!
老螺蛳精正要上岸去找女儿算账,却突然听到一个虾子精来报,说有一支官家的船队到了螺蛳池,正准备要从螺蛳滩经过。
听了虾子精报告的情况,老螺蛳精上岸找女儿的事只得暂时作罢。
至于官船要过螺蛳滩和老螺蛳精有什么关系?他为什么要管这事?
原来这螺蛳精住的地方有一段远近闻名的险滩,当地人知道那里住的螺蛳多,而且有的螺蛳已经修炼成了精,所以把这处险滩称叫螺蛳池。
过往船只经过螺蛳池,如果舵手驾船的技艺不精,大多是要出事的。那时人们没有办法来治理这处险滩,所以凡要过滩,都得先点起香蜡纸钱,摆上雄鸡刀头敬螺蛳精,以求他保佑,平安过滩。
要是有的客商不识时务,过滩之前不孝敬螺蛳精,惹恼了他,他就变成一砣巨大的螺蛳石,隐藏在涪江河水里,使本来就不好过的螺蛳池更是险上加险。
客商行船经过这里,必遭撞翻。轻则船被撞烂,货物沉没;重则连人也要葬身鱼腹。为此当地流传着一首歌谣倾诉人们的苦涩与无奈:
螺蛳池啊鬼门关,
十只船过九只翻。
要想平安把滩过,
只得求拜螺蛳仙......
所以老螺蛳精一听说有船只经过螺蛳池,十分上心,急着要看看这拨要过滩的人如何孝敬他。哪晓得这一回老螺丝精还真是遇上一个不信邪的,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官船上的客人是去遂州上任的知府。船要过滩时,船工对府台说:“大人,这地方的规矩,要过前面的险滩,必须先敬螺蛳仙。”
知府说:“什么螺蛳仙,我不信这些。就是有,我乃朝廷命官,堂堂正正上任,路过这里,未必还要留下买路钱不成?我就不敬他,看他能把我怎样。索性明天买些炸药来,把那个螺蛳石炸了,免得它作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说也奇怪,就在这天晚上,府台就做了一个梦,梦见老螺蛳变成一个黑衣老者在他的床前对他说了一番话:“你做你的官,我守我的滩,打烂人家的船,有你啥相干?闲事莫要管,让你过险滩!”
府台醒来后,惊诧不已。看来江中真有螺蛳仙,可得认真对待。但回头又一想,老螺蛳警告自己莫管闲事,但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今天既然碰上了这样的难事,知道了这一方的平安不保,焉能袖手旁观!
只是,本官人生地不熟,怎样才能把这个螺蛳精制伏呢?
船上的随从见府台大人为此事作难,便说:“大人,要知江中事,须问岸边人。大人何不上岸拜访当地年高之人,想必他们能知道一些对策。”
府台觉得这话也有道理,就叫船工将船停在岸边,自己就和随从下船上岸去了。
第四章,[求对策,上山访智元]
府台一行上岸往前走了一阵,忽然听见附近传来钟磬之声,寻声向前望去,只见前面不远处的山坡上,浓密的树荫下露出一座碧瓦红墙的古庙。经打听,知那庙名程全寺,寺庙香火鼎盛,求神拜佛的人很多,且很灵验。庙中住持法号智元,这智元长老见多识广,颇有法力,声名远播四乡八里。
府台一听,心中暗喜,便与随从沿石梯道往山上走去。走至庙前,但见寺庙巍峨而堂皇,庙门上方嵌刻“程全寺”三字。
住持将府台一行请至客堂坐下,奉上香茶,府台也说明了来意。
智元说道:“府台大人所言之事,老衲焉能不知?要制伏这螺蛳精本也不难,当年唐三藏西行取经,遇上蜘蛛精作祟,便是由孙大圣去紫云山千花洞请来毗蓝婆菩萨降伏的。老衲本欲效法先圣僧也去紫云山走一遭,无奈此处距紫云山有千里之遥,老衲力不从心。又念及这螺蛳已修炼千年,实属不易,若除之,有些不忍。所以......”
府台笑道:“长老慈悲为怀,下官理解。但若任由这螺蛳精如此胡为,危害百姓,恐怕也不行啊。”
智元手搓念珠,思忖片刻,说道:“老衲倒有一法可试之,或能生效。大人岂不闻,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螺蛳怕的是鸭子,因为鸭子要吃它。可请一能工巧匠打造一个石鸭子安放在河边,让石鸭面对螺蛳石藏身之处,这螺蛳精就不敢作怪了。”
府台觉得此计甚好,忙问何处有手艺高超的石匠。智元长老沉吟一下说道:“手艺好的石匠倒是有一个,就是住在江边的石家儿郎。只是他已与老螺蛳精之女结为金兰之好,不知他是否愿意出力。”
府台说:“找他最好,本官前去试试。”
智元长老指点迷津,府台大人身体力行。可万没料到石娃为此触怒了老螺蛳精,几乎丢了性命。
告别智元长老,府台一行便直奔石娃家。到了石娃家,恰逢石娃与螺蛳姑娘都在家中。
府台说明来意,石娃二话没说,就一口答应下来,说:“只要是为百姓有益的事,我做。”
府台大喜,连连夸奖石娃一番,告辞走了。
府台走后,石娃见螺蛳姑娘在一旁不做声,脸上表情也有些不自然,猛然想起自己要对付的老螺蛳精不正是螺蛳姑娘的爹么,自己太粗心了,竟然没想到这一层关系。
石娃忙对螺蛳姑娘说道:“娘子,是我粗心了,那老螺蛳精好歹也是你爹啊,我竟然没和你商量一下就答应了,真是对不起......”
螺蛳姑娘摇摇头:“石郎,你误解我了。未必我连这点是非黑白都分不清么?我爹那些作派我早就看不惯了,劝他多次,他就是不听。我现在想的倒不是担心我爹,而是怕你以后会遭祸。我太了解我爹了,哪个冒犯了他,他是绝不会放过的,一定要以牙还牙......”
石娃见螺蛳姑娘没有埋怨他的意思,只是为自己担心,就放心了。螺蛳姑娘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不久后,有人果然找上门来了。
第五章,[造石鸭,石娃惹祸端]
几天以后,石娃精心打造的一尊石鸭完工,府台立即派人将石鸭安放在涪江边一处岩石上,石鸭两眼正好直端端地盯住螺蛳滩。果真是一物降一物,老螺蛳精纵有千年道行,也不敢胡作非为了,府台大人的官船也就顺顺当当地过了螺蛳滩。
螺蛳滩的危险缓解,四乡八里的人听说这事后都夸石娃正直,能干,都说他为老百姓做了件好事。
没有老螺蛳精作怪,过往的船只只要小心一点,一般都能顺利通过螺蛳滩。从此以后再没有人去孝敬“螺蛳仙”了。
那老螺蛳精既没了往日的威势,又断了财路,心头怨恨不已。他想我多年的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这回偏偏在阴沟里翻了船!这都怪那该死的石家小子,要是没有他多管闲事,我哪会落得如此的下场!可偏偏自己那个小冤家黑白不分,还死活要嫁给自己的仇人!一想到这些他心头就忍不住窝火,下定决心要去找女儿讨个说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老螺蛳精变成一个黑衣老者,趁石娃外出干活之机闯到石娃家中。他一见螺蛳姑娘还在屋里忙个不停,不禁气不打一处来,就说:“小冤家,你爹我被人家整得那样惨,你还在为人家操劳,你真是傻到家了。”
螺蛳姑娘问:“我咋个啦?”
老螺蛳精说:“口吞萤火虫你肚里明。石家小子是个啥样的人,你也看到了。他就是存心和我们过不去。不是一类人,不入一家门,你就是要找婆家,也得找一个殷实人家,嫁过去吃香喝辣,过几天好日子,怎么能找这样一个穷得叮当响的人家?你不要苍蝇掉在酱缸里,糊里糊涂了,还是跟我回去吧。”
不管老螺蛳精怎么说,螺蛳姑娘就是不吭声,被追得急了,才不紧不慢地说:“只要肯劳动,一生不怕穷。他虽穷,但心地善良,勤劳实在,靠得住,我就跟定他了。”
老螺蛳精知道女儿的脾气,认准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只得忍着火气继续开导:“你来人间住了这些天了,有没有听说过一句俗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你选的人家真的不行,今后会一辈子吃苦的。听我的,快快离开这里吧。”
别看螺蛳姑娘平素对人温柔和气,今天却一点都不听他爹的。听了老螺蛳精的一番话,她反而冷冷地回敬道:“我也听到人间有这样的话,‘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块石头我抱着走。’ 嫁了石娃,吃苦受穷我心甘情愿。”
老螺蛳见自己苦口婆心说了半天,女儿竟连半句话也听不进去,只气得七窍生烟,大声说道:“我是念我们父女一场,才给你说这么多。我好话说尽,你还是不进油盐,就莫怪我绝情了,你走着瞧吧!”
丢下这句话,老螺蛳精悻悻离去。
老螺蛳精知道螺蛳姑娘不可能回心转意了,决定另想办法制服她。为了达到目的,他决定拿石娃开刀。
第六章,[上柴山,石娃遇凶险]
这天,石娃见家里烧柴不多了,决定上山去砍些柴回家,他带上斧头和绳索一大早就出门去了。
走了一段路,来到一个叫鱼池村的地方,看见山峦起伏,在树木和茅草的覆盖下,显得很秀丽。他爬上一个树木较茂盛的山坡,找准一颗老树,挥动斧头砍起来。干了一个时辰,地上就堆起很多砍下的树丫枝了。他掏出身上的汗巾,抬起头刚要擦脸上的汗水,却猛然发现另一处山头上站着一个黑衣老者正冷冷盯着他。
老者盯了一阵,突然口中念念有词,念罢,将衣袖一甩,只听得轰轰一阵响,山上平白无故刮起一阵狂风,一刹时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山上的泥土石块夹着枯枝败叶被卷得四处飞舞,使石娃睁不开眼。由于风势太猛,他站立不住,竟骨碌碌从山坡上滚到山崖之下的沟壑之中。
不仅如此,大风刮下的土石还将他的身子埋了半截,使他动弹不得。他想就是自己能挣扎起来,这怪石嶙峋的深沟也难以走出去,他不知道今天该怎么办才好。
正在这时,只听得一声虎啸,好似从半天云里响起一阵雷声,接着从乱树背后钻出一只白额大虎,对着石娃走过来。石娃一见大惊失色,意识到必须赶快逃命,便竭力想从土石中把自己的腿抽出来,可惜身子连动都没法动。
石娃想今天恐怕没命了,可怜螺蛳姑娘还一个人在家等我,我要是死了,丢下她一个人今后怎么办啊,想到这里,他不禁潸然泪下。
正在绝望之际,那老虎已经走到他跟前,石娃闭着眼,脸上是一副听天由命的表情,只等老虎来下口。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那老虎并没有伤害他的意思,走到他跟前后,反倒伸出两只前爪不停地扒压在他身上的泥土,扒完之后背对他,蹲下后半截身子不动了。
石娃愣了会神,猛然省悟,这老虎是要背他出去啊。
犹豫了一下,还是提心吊胆的骑上了虎背。那老虎见石娃已骑在他背上,便站立起来,又是一声长啸,然后一跃而起,嗖嗖嗖地飞出沟壑,越过山坡,一直飞奔到坡下平坦之处才停下来。
老虎停稳之后又蹲下半截身子,待石娃下了虎背,便又朝山上去了。
石娃回到家里,把自己在山上经历的危险情况告诉了螺蛳姑娘。
螺蛳姑娘听罢心痛得不行,说:“你这次大难不死,都因为你心好,有神灵相助,今后你不要再到山上去了。”
石娃听了螺蛳姑娘的话,不再上山去砍柴了,但家里不能没柴啊,就决定去打鱼,他想只要打到了鱼,把鱼卖了就可以买柴回来烧。
这天吃过晚饭,石娃见月色很好,就带上渔网到涪江边去打鱼。往回都是这样,白天干活,晚上只要有月亮就去打鱼。
月儿慢慢地翻过山坡,把光芒洒向了河边,石娃走到河边,只见一片白晃晃的江水横在眼前,江阔天高,波光粼粼,水草肥美,真是鱼儿生长的好地方。
但他哪里想到,危险正在等着他,这平静的江面瞬息间就翻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第七章,[青龙救好人,得生还]
石娃刚撒下网,还没来得及提上来,天色突然大变,月亮一下子被乌云遮得严严实实,河里也起了波浪,而且那波浪很快变成了汹涌的巨浪,像猛兽一般向他站立的岸边扑来,使他不由得心惊胆战。他还没回过神来,就一下被卷入江中。
石娃本来是会凫水的,但眼下的情况发生得太突然,他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所以当他骤然面对这汹涌的波涛时显得十分慌乱,心跳得很厉害。为了不被恶水吞噬,他强打精神游动着,抗争着。
四处很黑,不过他大体还能辨别河岸的方向,便奋力向岸边游去。但由于波浪太大,游了一阵子,便觉得十分疲惫,身子渐渐不听使唤,无论怎么努力也游不到岸边去。
在水中挣扎了一阵,由于体力消耗太大,两个胳膊也提不起来了,他竭力想摆脱险境,但此时已身不由己,他只能任凭巨浪摆布,在水中沉浮。
他十分清楚,如果再这样下去,体力耗尽,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彻底被江水吞没,后果不堪设想。
正在这万分危急之际,不远处的江面上突然出现两道亮光向他射来。借着亮光,石娃隐约发现有一条青龙正向他游来。
那青龙目光如炬,把江面都照亮了,他见到的亮光正是青龙的目光。青龙劈波斩浪,很快游到他跟前,又沉到他身下,然后用龙背将他的身子托起,向岸边游去。
到了岸边,青龙将石娃甩到岸上,又游回江中去了。
石娃在河边的鹅卵石滩上坐着喘息,觉得整个身子都软了。休息半个时辰后,怪事出现了,月亮又从新露了出来。再看江面,先前翻江倒海浊浪排空的景象没有了,江面又像往常那样宁静,并无异样,刚才的事情好像并没有发生过。
见此怪异情况,他心中惊诧不已。这时他已没有心思打鱼了,就是有心思打也打不成,因为鱼网已被水浪冲得不见了踪影,他只得垂头丧气地往回走。
螺蛳姑娘见石娃两手空空地走回来,急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石娃把在江上遇险的情况给她讲了。
螺蛳姑娘一听,半天没有吱声,她心里很明白,这又是爹在作怪。
当天晚上,她反复地想这件事,几乎一整夜都没有合眼,她觉得再这样下去,会害了石娃。思来想去,她觉得自己必须走了。
第八章,[伤别离,夫妻遭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