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88章 逍遥自在(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必须是心无所住,才能真正的逍遥自在,正如佛家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凡心中有一丝挂碍,就无法逍遥。

所以列子「旬有五日而后反」,也就是十五天以后就要返回,无法长久保持,但比普通人的“三餐而反”要好上太多。

最后庄子说了真正逍遥的人是什么样子,「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意思是说,倘若能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毫无凭借,就是心无所住了。

所以说:至人能自然忘掉自我,做到无我,神人无意于求功,圣人无意于求名。

至人、神人、圣人,都是开悟后的状态,完全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也就是后面的‘齐物论’。因为‘无我’,所以就没有了对立分别的观念,就没有此和彼,完全的混而为一。

因为是‘天人合一’,所以才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才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庄子后面又提到神人,「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意思是说,那位神人,他的德行,与万事万物混同一起,天下即使再乱,也不会把管理天下当成回事!那样的人哪,外物没有什么能伤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没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热。

他所留下的尘埃以及瘪谷糠麸之类的废物,也可造就出尧舜那样的圣贤仁君来,他怎么会把忙着管理万物当作己任呢!

这一段的表述让大多人觉得,至人、神人要比圣人好。至人、神人、圣人虽有一定的区别,但就开悟而言,区别不大。

圣人‘无名’,而要做到无名,也必须做到‘无己’,如果有个为己的私欲,如何能无名呢?

所以至人和圣人其实差不多,只是至人和神人逍遥于天地之间,不问世事。但圣人需要以无名的状态入世,所以庄子才说,至人、神人身上脱落的尘埃以及瘪谷糠麸之类的废物,也能成为尧舜那样治理世间的圣人。

尧舜治理好天下的百姓,安定了海内的政局,到姑射山上、汾水北面,见到四位神人,可以做到「窅然丧其天下焉」。也就是能立刻放弃天下,而回归至人、神人。

因为圣人本身就是无我、无名的状态,自然能不看重统领天下的高位。

现在的学者花费大量时间去探究至人、神人、圣人的区别,甚至崇尚道家至人、否定儒家圣人,硬是要替道儒两家分出个高低。

还不如切实的用功修行,否则庄子说的那三种层次,也只是往而观止而已。

只有去除私欲妄念,如此就能做到‘无我’,心中就不会有所住,不会有所挂碍。心无挂碍,就能如庄子所说,逍遥于天地之间了.

喜欢大佬分神请大家收藏:大佬分神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