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中下游地区再怎么加深拓宽河道,用不了几年,上游的泥沙就会重淤积,不断垫高河床,修堤坝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河床抬高的速度。
一年16亿立方米的河沙是什么概念呢?长1000米,宽1000米,高1600米的土堆,是三峡大坝混凝土总量的100倍!
如果光靠人力来疏通河道,全国人一起上都赶不上泥沙淤积的速度。
两千年来的无数次治黄经验表明:单一的治理手段都是没有效果的,如“正本清源”,“蓄水拦沙”等措施都难达到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的目的。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的自然地貌特征,秦汉以来的大规模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加之干旱少雨……这些因素决定了其逐渐被侵蚀的规律是不可逆转的。
朝会上,赵耀提出要治理黄河,减少泥沙淤积的构想,官员们人手一张地图,陷入沉思。
这时,有个大聪明发话了:“陛下,臣以为,如果能让黄河绕过黄土高原,定能能根治水少沙多的问题。”
“你是说,要把几字弯拉直?”赵耀简直不敢相信,竟然有人会提出这种天马行空的方案。
这哥们儿以为皇帝跟自己想一块儿去了,滔滔不绝说个不停:“正是,臣以为,在刘家峡处,可让黄河改走洮河和渭河,只需要开50公里的运河即可。如此一来,不仅可以绕过黄土高原一劳永逸地解决泥沙淤积的问题,还能解决游牧民族利用河套平原积累实力的问题,九曲黄河唯富一套,实在可惜啊……”
赵耀实在听不下去了,怒吼道:“闭嘴,你们这届官员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科学素养实在是太低了,最基本的工程预算都不懂,要是朕听了你的鬼话,可就离亡国不远啦!”
不考虑海拔落差和能否自流的问题,按照这位官员的说法,在临洮县洮黄汇合处修一道南北走向的水渠来连通渭河,全长大约50公里。
表面上看似乎没什么问题,五十公里的水渠对于大汉帝国的基建能力来说没有太大难度。
可是,接下来更难的问题来了。
因为黄河的径流量比洮河加渭河都大,如果让黄河注入洮、渭,河道至少需要拓宽100米,加深2米,否则关中平原会成为“关中湖”。
先看洮河部分,黄河出刘家峡后本来是流向西北,截断后向东溯回洮河河道,至临洮县,全长大概100公里。不考虑沿途的山川,假设全都是平地,最理想状态下的土方量也有大约三千万立方米,似乎也可以实现。
再来看渭河,渭河要全线都需要改造,全长800公里,土方量至少两亿立方米,构筑堤坝的混凝土量也是天文数字,举全国之力五年也未必能完成。
改造完一千公里的河道,几字弯总算截断,终于把黄河拉直了。
对于人类而言,河流的流域面积越大越好,河流越曲折越好淡水资源多多益善,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0.77%而已,把黄河拉直是没有意义的。
喜欢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请大家收藏: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