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207章 实地测量小麦产量(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谁能相信?

这个小农村一共种植了七百亩小麦,其中二百亩小麦是套种,一半是种植小麦,一半是空地,等于是六百亩小麦。

何长兵决定再找一块地测算产量,不怪他谨慎小心,而是前几年“拂寡风”的后果还历历在目。

所以对于小麦亩产,何长兵是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

必须掌握一手材料,自己笔下的数据来不得半点虚假,自己的调查报告可是要交给省大楼里的一众大佬们看的,一旦出现弄虚作假的数据,可是要犯错误的,还是严重的政治错误。

韩永昌告诉何长兵,这北地、西地、南地的庄稼收成会好些,紧挨着小丢圪垱往西这一大片庄稼收成差些,因为这都是沙土窝里的漏地,土地相对贫瘠,还漏水。

想要高产,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浇灌,还要有肥料,还要有好种子。

何长兵听到“好种子”,觉得很奇怪,要知道现在种植农作物都是从上一年的收成中挑选品相好的种子当作下一年的种子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那么韩永昌大队长嘴里的“好种子”是什么样的种子呢?

何长兵对好种子来了兴趣,经过和韩永昌交流,他得知这几年大队所有种植的作物都是大队自己培育的种子,更是惊讶的嘴里塞进一个鸡蛋都是轻松的。

他们还会培育种子?培育种子呀?

那不是科学家做的事情吗?这个小农村竟然会自己培育种子?

何长兵彻底不淡定了,太特么惊悚了,这是出现妖孽了啊!

然后就兵分两路,何长兵专门负责刨根问底的调查各种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培育种子的事情。

鲁志强负责调查村子里发生的方方面面的事情,特别是这几年来群众们的生活历程。

何长兵还给鲁志强反复交代,一定要把这一百多口人的生活状态搞清楚,就是谁谁偷看谁谁洗澡也不能放过。

何长兵又挑选了五亩小麦,让社员们配合收割验证产量。

鲁志强挎着一部照相机,足迹遍布小码头大队的犄角旮旯,甚至还跑到小丢圪垱最东边看那两千亩前年栽种的树苗,还多角度拍照。

全村老老少少一共有一百七十多社员,他采访了四五十个,还有工地做工的工人师傅们,也采访了十多个。

采访内容涉及小码头大队以前的生产生活状况,集资入股后全力以赴搞生产的情况,原来社员的生活质量,现在的生活情况。

粪叉家的故事,杜小芳家的故事,吽牛的故事,大丫的故事,李石头家的故事,鲁志强都已经悉数掌握。

了解到这么多的农村有趣的故事,鲁志强都有了写本农村题材小说的冲动。

在对本村社员采访和外来师傅们的采访中,鲁志强注意到了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原来的大队副大队长兼民兵连长兼会计,后来的大队长,现在的大队支书韩述苦同志。

这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大队干部,年轻的不像话,现在年龄还没有到二十周岁生日,档龄还没有两年。

通过采访,鲁志强已经知道了这个年轻的不像话的大队支书就是小码头大队的核心人物,所有的事情都绕不开这个年轻人。

尽管大队所有工作都是大队长韩永昌负责的,但越是深入了解,越是觉得这个大队的工作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这几年来大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这个年轻干部运筹帷幄的结果,他是小码头大队的定海神针,是设计师,是总策划。

韩述苦又一次感觉耳边响起了惊雷!

小码头大队崛起过程非常传奇,就是从这个年轻人爹娘突遭灾难开始的。

因为爹娘罹难,弟弟妹妹年龄小,作为长兄的他不得不辍学回家照顾弟弟妹妹,挑起家庭重担。

看到家乡的贫穷落后,社员们都要断顿挨饿了,痛定思痛,这个年轻人自告奋勇找到公社领导,要求当大队干部,带领群众艰苦奋斗,脱贫致富。

传奇的是,他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在社员集资入股动员会上做出的承诺。

短短三年时间,就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让全村社员吃饱穿暖,住上青砖瓦房。

他非常年轻,但有一颗博大的胸怀,他带领全村社员发展的理念是“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同富裕,不让一个群众掉队!”

他也是躬身践行着自己的誓言,自己借钱给村里最困难的大病户残疾户韩永义入两股。

年满六十岁的老人领养老金。

所有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所有费用全免。

全民免费医疗,大病户重残户享受六十岁老人待遇。

怀孕妇女享受妊娠期生活补助,分娩后还有半年假期并且继续享受生活补助。

全体社员每天三两牛奶供应。

家家户户住进青砖瓦房的四合院。

这岂不是海里长老们当年闹革命的终极目标吗?

这个年轻的支书竟然带领群众实现了?

真的实现了!

无论是耳听还是眼见,现实都活生生的摆在这,无一作假!

鲁志强看到小码头大队的社员们的精神面貌都是朝气蓬勃,穿着打扮也是干净利索,一个个都透露着自信,斗志昂扬。

喜欢沙土窝请大家收藏:沙土窝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