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07章 实地测量小麦产量(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第207章 208.实地测量小麦产量

这时期红焖地区还很少有胡辣汤出现,那是南边胡辣汤地区的特色美食,只能等搞活经济后才交流到红焖地区。

然后烩面省全省普及胡辣汤,成为烩面省美食的一张名片。

这是地方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那天天都是喝糊涂吗?馍馍都是窝窝头吗?”

“还有小米汤!包皮馍!”

“还有白面汤,里面还有鸡蛋呢,我还吃过大白馒头!”

“还有煮鸡蛋!还有炒豆腐!”

“还有葱油饼,我大哥烙葱油饼可好吃了!”

“就是,就是,我六叔做饭最好吃了,比我奶奶、我娘做的好吃。

我六叔还会做炸薯条呢!”

“我大哥会做好多好吃的,还有红薯丸,还有~还有~”

韩牧歌小盆友卡壳了,有点想不起来了。

“还有肉夹馍!嘶,可好吃了,可香了!”

“就是,就是,我大哥会做肉夹馍,可香了!”

何长兵和鲁志强听到“肉夹馍”不由自主地咽了咽唾沫。

“肉夹馍”,听名字就好吃,肉里加着馍呀,这得多少肉才能夹住一个馒头呀?

这小码头大队就这么豪横吗?

还有没有天理了?

不行,等采访结束了,得让这个年轻支书也给俺俩做一次肉夹馍吃,看看到底得有多少肉才能夹住一个馒头!

何长兵唯恐这个小农村是搞前些年“拂寡风”升级版,所有调查是处处小心谨慎,尽量拿到第一手翔实材料。

就把社员家庭吃饭的调查放到两个小丫头身上,毕竟童言无忌嘛!

想通过小丫头的叙述来佐证社员们的伙食情况,从而也能得到这个大队是不是像他们这几天看到的那样。

家家户户都有余粮,并且还好多都是细粮,特别是还有大米,这可是这一带不生产的金贵粮食啊!

通过两个小丫头的叙述,两人感觉自己看到的情况还没有平时社员们吃的好,因为这几天夏收夏种,社员们顾不上做花样了,都是简单做饭抓紧吃饭然后又上工了。

原来他们还吃大米饭肉烩菜,还吃肉夹馍。

“嘶”!

这该死的肉夹馍成魔咒了,盘旋在脑海里出不去了。

调查结束,必须得吃一次肉夹馍,等回到报社也有吹嘘的资本了。

两个人冒着酷热,天天不停歇的穿梭在大队的角角落落。

还专门交待大队长韩永昌,收了一亩麦子拉到打麦场,何长兵从头监督到尾。

亲眼看着自己随机从地里划出的一亩地小麦,从收割完毕到拉到打麦场翻晒,然后碾压称重,“嘶”,五百二十三斤!

何长兵真的震惊了,这可是自己亲自选出的一亩地,还是随便圈出来的一亩地小麦,自己寸步不离从头到尾看着这一亩小麦产量出来,最终是五百二十三斤。

作为省报领导,何长兵对农业生产不是白脖,反而他非常熟悉。

全国小麦收成这几年受天气影响,产量降到了新社会建立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夏国五十九年红焖地区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了新社会谷底,才一百三十四斤。

六十年平均亩产才一百四十三斤。

六十四年平均亩产一百五十五斤。

从六十六年亩产开始超过了二百斤,达到了二百四十八斤。

七十三年亩产达到了五百七十八斤。

分田单干后由于灌溉设施和化肥的大规模普及使用,八十四年平均亩产达到七百二十六斤。

现在是六十一年,小码头大队的小麦产量竟然达到了五百二十三斤。

太过惊悚了!

何长兵又和韩永昌商量,自己再随机划出三亩地小麦,经过一系列工序,然后称重,一千五百零五斤!

这次何长兵还是寸步不离看着这三亩地小麦产量过程出炉,最后确定平均亩产是五百零一斤六两。

何长兵是彻底风中凌乱了,怎么可能呢?

在全国小麦平均亩产二百斤的现状下,这里亩产平均达到了五百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