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周语15《富辰谏襄王以狄伐郑及以狄女为后》1(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郑武、庄有大勋力于平、桓[6];

[6]郑武、庄:指郑武公、郑庄公。平、桓:指周平王、周桓王。

我周之东迁,晋、郑是依;子颓之乱,又郑之由定。

郑君与天子有兄弟之亲。郑武公、郑庄公曾为周平王、周桓王立过大功,我们王室的东迁也依靠过晋国、郑国的帮助,当年子颓作乱又是郑国帮助平定的。

今以小忿弃之,是以小怨置大德也,无乃不可乎[7]?

[7]无乃:比较委婉地表示对某事或问题的估计与看法,相当于“恐怕”“只怕”等。

且夫兄弟之怨,不征于他,征于他,利乃外矣。

如今因为这一点点忿恨就遗弃郑国,就是因小怨而忘记大德啊,恐怕不行吧?况且,兄弟之间的纠纷不必牵扯外人插手,否则,利益就会外泄。

章怨外利,不义;弃亲即狄,不祥;以怨报德,不仁。夫义所以生利也,祥所以事神也,仁所以保民也。

暴露内部恩怨而让外人得利,是不义;疏远亲族而和狄人来往,是不祥;以怨报德,是不仁。之所以能蕴生利益那是因为义,之所以祥和是因为诚心奉侍神只,之所以能够养护民众不离心那是因为仁。

不义则利不阜[8],不祥则福不降,不仁则民不至。

施行不义则利不丰厚;不祥和则福不降临;君王不仁则民不归顺。

古之明王不失此三德者,故能光有天下而和宁百姓,令闻不忘。王其不可以弃之。”王不听。

古代英明的君王没有失去这三种德行,所以能拥有广大的疆域,能使百姓和睦安宁,而且美好的名声至今使人不能忘怀。君王您也不能背弃这些德行啊!”然而襄王并不听从他的劝阻。

[8]阜:盛,丰厚,大。

喜欢2024开始记录请大家收藏:2024开始记录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