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先讲薛仁贵回到三江越虎城中,安顿好大小三军,然后来到银銮殿,向朝廷禀奏道:“陛下在上,臣摆下龙门阵,杀伤番将番兵不计其数,将盖苏文追赶到东海,逼迫他自刎,现在已经取到他的首级,前来缴旨。东辽失去大将,从此便可平定了。” 朝廷听了薛仁贵的奏报,龙颜大悦,下令将盖苏文的首级在东城示众,又传下旨意,命令薛王兄明日兴兵,一举将庄王擒来见驾。薛仁贵口称领旨。当晚,众人各自回营,安歇了一夜。
到了第二天,薛仁贵正要点兵去捉拿庄王,军师徐茂功急忙劝阻道:“元帅,不必兴兵。庄王马上就会前来归降我邦了。” 薛仁贵听从了军师的建议,果然没有发兵,暂且按下不表。
话说番邦高建庄王,在御营中听闻盖元帅已死的噩耗,顿时悲从中来,放声大哭。他仰天长叹道:“孤家自幼登基,身为东辽国之主,受三川海岛的朝贡,长久以来享受太平,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的杀戮和损兵折将之事。怎奈近来被天朝兴兵征剿,我军竟无一阵能够取胜,被打得节节败退,势如破竹,关寨尽失,折损的兵将不计其数,真是一败涂地。如今盖元帅归天,我深知已无力再整顿东辽,收复故土。如此一来,我还有何颜面活在这世上,倒不如自行了断。”
一旁的扶余国大王张仲坚,赶忙上前劝阻道:“王兄,何必如此灰心丧气。自古道,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况且大唐天子仁德兼备,四海闻名,天下皆知。只因王兄麾下的元帅盖苏文,自恃骁勇,又夸口飞刀厉害,才惹来这场祸端。如今他已自投罗网,给东辽带来如此大难,这一切或许都是天数注定。如今元帅已死,王兄何不献上降表,归降大唐,以保性命,日后再慢慢整顿海东,复兴社稷,这又有何不可呢?”
高建庄王叹息道:“王兄,你有所不知。大唐势力强盛,其兵马历经多年征战,长途跋涉,才征服我邦,又怎会轻易容我重兴社稷?” 张大王说道:“王兄,不必担忧。唐天子乃仁德之君,绝不会贪图东辽这点疆土。王兄若肯献上降表,待我前往唐邦,面见天子,从中斡旋说和便是。” 庄王听后,心中大喜,当即写了一道降表,交给张仲坚。
张大王迅速将一切安排妥当,辞别庄王,出了番营。他跨上雕鞍,带领八员亲随将官,朝着三江越虎城疾驰而去。到了东门,他抬头对着城上喊道:“城上的军士听着,快报与大唐天子知晓,今有扶余国王张仲坚,有事要面见万岁。” 城上的军士听闻,连忙禀报给守城官。守城官不敢耽搁,即刻进宫,来到银銮殿拜见天子,奏道:“陛下,城外有扶余国王张仲坚,有事求见万岁。” 天子问道:“他有何事要见寡人?” 徐茂功在一旁说道:“他前来求见,想必是为东辽国投降之事,陛下可速速宣他进宫朝见。” 天子随即下令宣张仲坚进见。
守城官领旨出宫,来到东城,放下吊桥,让张仲坚入城。张仲坚进宫后,走上银銮殿,俯伏在地,上奏道:“天朝圣主龙驾在上,臣扶余国张仲坚前来朝见,愿我王圣寿无疆。” 天子说道:“王兄平身。” 张仲坚口称 “领旨”,双手捧着笏板,恭敬地站在一旁。天子又问道:“不知王兄见朕,有何奏章?”
张仲坚低头称臣,说道:“陛下在上,臣本无事不敢轻易踏入银銮殿,今日有事前来,冒犯天颜,罪该万死,还望圣天子赦罪。” 天子道:“王兄既有事前来,何罪之有,奏来便是。” 张仲坚说道:“陛下在上,高建庄王虽犯下欺君大罪,但皆是因误听盖苏文之言,才有今日之祸事。如今盖苏文已被我王名将追杀至东海,身亡命陨。庄王追悔莫及,因此臣斗胆前来,冒犯天威,为其说和。陛下若肯接纳,现有高建庄王的降表在此,请圣上御览。” 天子说道:“既然王兄呈献降表,呈上来让朕看看。” 近侍领旨,接过降表,铺展在龙案之上。
天子仔细观看,只见降表上写道:“南朝圣主驾前:小邦罪臣庄王叩首朝拜,愿天朝皇爷圣寿无疆。臣愚昧无知,误听盖苏文之言,扰乱天心,致使国政失序,对陛下极为失礼,罪莫大焉,冒犯了天颜。因此引得我王御驾亲临敝邑,让圣心操劳。臣又未能率领文武官员到边境迎接圣驾,早日招安,献上降表归顺,以避免后患,反而轻信众臣谗言,一时之间藐视圣主,屡屡纵容将士横行霸道,欺负我王,全然不顾天理,这才导致了这场残酷的杀戮。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致使臣的文武官员尸骸暴露,士兵们遭受刀伤剑砍。盖苏文虽声称保护国家,实则助纣为虐,使我江山败落,文武官员惨死。如今他虽已被我皇名将薛元帅取了首级,但臣仍痛恨不已。臣深知自己犯下的滔天大罪难以饶恕,本应献上头颅,以赎前罪。然而,臣实在并无欺君之心,陛下圣明,定能洞察。恳请陛下饶恕臣的罪过,容臣复兴社稷,重整乾坤,臣将感恩不尽,情愿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此后绝不再兴兵侵犯。望主上容纳,臣深感陛下的仁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贞观天子看完降表,十分高兴,说道:“既然王兄不畏艰险,前来讲和,寡人岂有不准之理。” 说罢,收下了降表。张仲坚谢恩完毕,退出午门,径直回到番营,与庄王相见,回复此事,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第二天,唐王留下兵马三十余万,偏正将领八十二员,并降下一道旨意,命使臣送到庄王帐下,让其掌管东辽,重开社稷,复兴江山,此般事宜不必详述。当下便开始选定黄道吉日,准备班师回朝。徐茂功掐算阴阳,选定了一个吉日。大元帅薛仁贵将全部人马调出越虎城,整顿得整整齐齐。各位大臣、老将以及爵主们,都身着崭新的装束,在外等候。底下的总兵、先锋、游击、千总、把总、百户、守备等一应武职大小官员,个个头戴明晃晃的头盔,身披闪亮的铠甲,骑着骏马,手持兵刃,分班侍立。
贞观天子头戴闹龙金冠,身披绛黄色蟒袍,腰间系着金镶玉带,骑着日月骢马,出了越虎城。随后降旨宰杀牛羊,祭祀军旗。仪式完毕后,天子亲自为众将献上御酒三杯,众将拜过军旗,正准备起兵班师之际,高建庄王和张大王骑着快马赶来,拜伏在地,说道:“南朝圣上,今日陛下班师回朝,臣无贵重之物进献,特献上金银二十四车,聊表臣心。愿陛下一路平安,顺利抵达长安。” 天子大喜道:“承蒙二位王兄的美意,又献上金银给朕,让寡人能欢欢喜喜地班师回朝,真是寡人的荣幸。二位王兄不必远送,各自回去守护社稷吧。” 庄王和张大王口称:“愿我王万岁,万万岁。” 二王谢过圣驾,退回三江越虎城,坐在银銮殿上,召集两班文武官员,传下旨意,命令各路该管官员调兵点将,镇守地方。张仲坚则回到扶余国,料理国政,继续做他的霸主。此后,庄王子孙复兴东辽,直至唐朝灭亡,东辽都不敢侵犯中原。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表。
单说大元帅薛仁贵,带领大队人马,排列整齐队伍,开始起程。队伍后面,程咬金、尉迟恭、徐茂功三人护驾。罗通、秦怀玉、尉迟宝林、尉迟宝庆、程铁牛、段林等人,分别掌管五营四哨。前后左右营的军卒们,队伍严整。三声炮响过后,大军离开了越虎城。一路上,军旗飘扬,号带飞舞,士兵们齐声喝彩,马蹄扬起滚滚沙尘,浩浩荡荡地驶出东辽边界。大军沿着海岸,翻山越岭,穿过荒僻之地,在崎岖险峻的道路上行进,如穿越虎穴一般艰难。每日太阳升起便赶路,太阳西沉便停兵扎营。日夜兼程,饿了就吃饭,渴了就饮水。就这样,在路途中耽搁了数月之久,终于来到了中原的山东登州府。
当地官员听闻消息,赶忙精心筹备,迎接天子御驾,将天子一行人安排在登州城内驻扎。随后,连发三骑报马,前往长安报信。在长安,殿下千岁李治和首相魏征料理国事,传下旨意,让巡城都御史发布禁约告示,张贴在京师各处,让百姓们知晓。
这一日,朝廷大军离开了山东,穿州过府,一路上百姓们手持香花灯烛,夹道迎送。不到三天,大军便抵达了长安。元帅薛仁贵传令,让大小三军在城外教场屯扎,随后带领偏正将领,陪同朝廷进入光大门。只见城中百姓家家关门落锁,户户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文武衙门纷纷搭台唱戏,歌颂朝廷的功绩。
再说殿下李治,同魏征出了午门,迎接天子登上金銮殿,天子登上龙位。先是殿下李治上前朝拜,随后魏征也行三呼之礼。接着,三阁、六部、九卿等文武一众大臣,依次朝拜。之后,大元帅薛仁贵俯伏在台阶下,说道:“陛下龙驾在上,臣薛礼前来朝见,愿我王万岁,万万岁。” 天子说道:“王兄平身。” 底下周青、薛贤徒、王新鹤、李庆先、姜兴霸、周文、周武、王新溪八员总兵,一齐跪在金阶之下,朝贺完毕。
天子传下旨意,宰杀牛马,命令元帅带领众将再次前往城外教场,祭奠太平旗。此时,只见祥云呈现祥瑞之色,仿佛预示着兵甲即将洗净战火的硝烟。祭奠仪式结束后,朝廷备下美酒,犒赏大小三军。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古典白话合集请大家收藏:古典白话合集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