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功,是官员越级提升、迅速积累名望的最佳捷径。
跟着一个擅长打仗的人做朋友,获益也是很大的。
所以目前内阁就很为难,不得不卡住沈有容、杨肇基的相关晋升、任命。
原因就在这里,这两个如果封伯爵,那怎么封赏袁可立?
袁可立已经是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右督御史、左柱国、北洋总督,结算下来是当今为数不多超品的封疆大吏。
特别是太子太师这个超品加衔,将袁可立地位拔的很高;与此相对的是徐光启太子太保,叶向高的太子太傅。
三公、三孤、三师这类荣誉加官本来是可以兼任的,资历、功勋越高,渐进加授以示荣耀。
吕维掌权以来,只授出六个太子系的加衔;既太子太师袁可立、太子太保徐光启、太子太傅叶向高;太子少师周道登,太子少保顾秉谦,太子少傅李长庚。
以三孤加衔定下这些人今后在新朝的地位,本就有稳定局势、秩序,避免争夺的用意。
现在袁可立封伯爵,甚至侯爵后,哪怕不用回京,他矗立在地方上就能直接影响中枢决策。如果引袁可立入朝,那袁可立势必后发先至,将顾秉谦及叶向高、史继偕、韩爌这类老资历内阁压的死死。
这就很麻烦了,内阁才享受到吕维全面解绑的相权,一个个鼓足气要大干一场……这种情况下谁愿意找一个强势的搭档来领导、指挥自己?
所以袁可立的军功评定被有意识无限延期,连着沈有容、杨肇基一起被影响,两人的功勋并叙总结也一致延迟。
军功结算也是分批进行的,在爵位、职位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根据目前战功奖励金币、银币也是有传统可以借鉴的。
于是乎,朝鲜战场结束后,反倒是没什么人脉基础的毛文龙获封侯爵,除了毛文龙之外,高层之中再无变动,其后才是高层、中层的大批赏赐。赏赐来源也不需要中枢另行起运拨发金银,光靠朝鲜战场缴获的物资就能满足赏赐所需。
朝鲜镇、东江镇没有什么显着的中高层人事变动;与此相对应,辽镇就开始进入动荡期。
一批批的辽兵被裁汰,九万两千人,其中骑兵编制近半的辽镇被一口气缩编为三个主力团,即一个旅的编制。
十中选一,哪怕再吃空饷喝兵血,十选一的基础上,怎么也能整编出一旅精英部队来。
这也意味着辽镇……辽西将门不得不破产,辽镇编制内陆续拨发的战马、马价银、马料前才是贪污的重点。
一个军士一年才多少粮饷?一匹战马一年又有多少份额的粮饷?
军士活蹦乱跳的,自不好轻易贪污、侵占其粮饷;战马可没啥人权,想欺负就欺负了。
辽镇兵额、战马、马料毁灭性缩编,辽西将门有几家子能置身事外?
似乎为了鼓励袁可立的军功,内阁一转手,就把袁崇焕的辽镇彻底的归入北洋总督节制范围内。裁撤辽军的重大任务,就这么落到了袁可立肩上,也挖下了一个大坑。
不需党争,可没说不准倾轧、排挤。
喜欢大朙药丸请大家收藏:大朙药丸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