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334章 天欲其亡(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江牟入楚,心中有鬼的楚王熊商选择了冷处理:不见。

因为江牟在楚国有着神仙一般的声望,当年“郢都雨碧”的往事,至今都令楚人津津乐道,楚王熊商很怕这位异人的慧眼,能看穿他的心事。

江牟暂时见不到楚王,便对令尹昭阳展开游说。

第一,汉楚有盟。

汉楚之间有舟中之盟、郢都之盟、昭关之盟三个联合公报,鬼神冥冥,天下尽知。

这些年来的实践与经验证明,汉楚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俱损;互信则进,猜忌则退。

楚国若是听信其他诸侯谗言,与汉为敌,伤敌一万,也会自损八千。届时汉、楚两国实力俱损,便是魏、齐、韩之类中原诸侯趁机得利之时,请楚王及衮衮诸公三思。

第二,汉楚有亲。

汉楚乃是姻亲之国,是实在亲戚。汉楚两国应该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友好下去。

王妃芈陶是先楚王的同胞亲妹,是汉王的宠妃,是当今楚王的亲姑姑,这些血缘关系都是割不断的。

第三,汉楚有惠。

两国民间通过长江、汉水水道进行贸易往来,交往深切。

汉国进口楚国的鱼米资源,楚国进口汉国的盐酒皂布,还有汉越两国的经贸往来,楚国从中获取不菲的过境关税,且汉国近来主动让利,汉楚经济利益捆绑更加深入。

江牟一张利口,张口就将汉楚经贸的数据说了个头头是道,并且将之与楚魏、楚韩、楚齐之间经贸往来数据进行对比,显现出汉楚经贸交入的巨大活力。

江牟知道楚汉之间的经济数据很正常,但对楚魏、楚齐、楚韩的数据门儿清,这让昭阳很吃惊,汉国对楚国的渗透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第四,汉楚有利。

早在楚宣王在世之时,汉王就提出汉楚携手北伐,共同经营中原的理念。

在淮泗之战中,汉国占领齐国莒邑之后,无偿让与楚国,使楚国国土向北抵近,呈现“楚国阳台”的战略优势。

但后来,汉国继续在西部北伐,而楚国则没有继续这一战略,诚可憾也!

汉国提出,在中部地区,以大河为界,共分韩魏。河内归汉,河外归楚。

要知道河外地区是中原腹地,一片膏腴,包括魏国大梁、韩国新郑以及周天子的洛邑,这个蛋糕相当诱人,也是历代楚王梦寐以求的所在。

纵观楚国真实历史上,最猛的一次就是吴起指挥的刚平之战,楚军饮马大河,兵锋甚至渡过大河进入河内,这是楚军到达的最北部地区,令天下震恐。

然后吴起被紧急召回,身死楚悼王灵前,北伐失利。

江牟诚恳地表示:尽管有宵小挑拨,汉王仍愿与楚王携手,共图中原。天下很大,容得下汉楚两个大国。

江牟果然一张利口,一番利害分析之后,“少壮派”出身的昭阳也动摇了。

处在令尹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上,昭鱼几乎是楚国的掌舵人,楚国这艘大船究竟往哪个方向行驶,他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昭阳将汉国的态度转告楚王,同时也与楚王的七大干臣进行了沟通,然而以大司马昭鱼、将军景翠、屈丐等人为首的鹰派,却对此相当不屑。

他们认为江牟此举不过是汉国的缓兵之计而已。今天的汉国,体量已经是战国最大,但还是虚胖。

这个时候,诸侯都对汉国有恐惧心理,联合诸侯一起动手,是诸侯的政治正确。

等到汉国以复仇之名吃下魏韩两国,那么,楚国就彻底丧失了战略主动,再也没有与汉国掰手腕的资格。

是的,天下足够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