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哪一个不是老狐狸,立刻就猜出了这是王蠡的卷子。
李守中是国子监祭酒,直接对文界负责,不完全是朝廷的官,好歹有些操守,迟疑道:“文气既是最高,取了也无妨。”
“诶~~”
黄恒摆手道:“先前王大人已定了宗旨,取清平雅正的文章,李大人不是也同意了?”
“这……”
李守中有些迟疑,不过他是好老人性子,轻易不得罪人,最起码自己为王蠡说过话了,问心无愧,于是道:“此子既文气最高,此次不中,下次再考亦是无妨,距天亮不远了,明大人速作决定罢。”
明正伦是左都御史,刚正不阿,很看不惯王子腾公然打压学子的行为,但他不是主考,没有请圣裁的权力,同时永明帝调王子腾担任主考很值得琢磨,于是勉强点了点头。
“请诸圣过目!”
王子腾叫人把一百零五份文章摆放在桉前,再度焚香。
文界!
五圣基本上不参与人间之事,多由先贤打理。
殿中,诸位先贤早已坐满,诸葛亮站起来道:“便由我来罢。”
“善!”
诸先贤没人反对。
本来盖印就只是走个形式,基本上不会驳回人间考官,谁来都一样。
诸葛亮在人间素有谨慎的美名,凡事亲历亲为,死后飞升文界,把这个好习惯也带了过来,一份份试卷拈着看,并注上批语。
不过诸葛亮是先贤,阅卷速度极快,不片刻,一零五份试卷已批阅完毕,虽然没有过于出彩,但也算达到了标准。
“咦?”
诸葛亮却是轻咦一声,总感觉有些不对。
“孔明先生,出了何事?”
王阳明正盯着呢,不禁问道。
“好象少了个人,难道今科没来参考?”
诸葛亮拧着眉。
事实上不仅是他,文界大能多数对王蠡有印象,主要是书山一役,王蠡的表现太突出了,虽然坏印象居多,可甭管好坏,能让人记着也是一种本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可是少了王蠡?”
王阳明又问道。
“诶,正是他!”
诸葛亮记了起来,捋须道:“怪也,此子素来勇猛当先,文理也尚可,为何不列会试榜单?难道落榜了?待我来看看。”
说着,凝目透过大殿,入了人间的彝伦堂,在试卷中翻找。
转眼,就看到一份被贬黜,文气高达四尺一寸五的试卷,透过糊名,正是王蠡。
“此子被贬?且看文章如何?”
诸葛亮颇为惊讶,伸手一摄,把一团精义摄取出来,三篇文章,呈现在大殿里。
“这样的文章,为何被贬,诸位且看看别的试卷是否确有过人之处!”
王阳明当场脸沉,伸手摄取文章精义,一百零五篇文章,如瀑布悬挂在殿中,供人观览。
细观之,没有一篇比得上王蠡,很多先贤却是现出了沉吟之色,人间的勾当,他们清楚,必有人故意打压。
这种事几乎每届都有,早已见怪不怪。
子路略一迟疑,便道:“王蠡心性不稳,或是人间主考有意压一压,此子年方十七,过于勇猛精进并非好事,不如让他磨练下心性,两年后再取也不为迟。”
“哈,好一个磨练心性,只怕磨着磨着,就磨成了营营苟苟之徒!”
王阳明丝毫不给子路面子,冷笑道:“诸位天天琢磨着解文界之危,却独对人间污浊不见,学风败坏,乃掘我儒门根基。
科举本意擢取良材,却沦为打压异己,营私结党之器,难道还要助涨歪风邪气不成?”
喜欢红楼聊斋逍遥仙请大家收藏:红楼聊斋逍遥仙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