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蝌叹了口气,满是惋惜。
周围更是议论纷纷,很多人以为,王蠡是匹黑马,却是很明显,黑马变成了死马!
“是你?王蠡,很抢眼啊,可惜运气不好,碰上了我,其实以你之才,若有可能在一级书院就读,或可为我的对手。
呵,差点忘了,白鹿洞书院宋云书,现年二十二岁,第一次参加府试,幸会!”
那种子选手笑咪咪拱了拱手,一副吃定你了的模样。
王蠡淡淡道:“人不能总靠运气,虚无飘渺的东西,说没就没了,宋兄以为然否?”
宋云书点头道:“倒是一张好嘴,但愿你莫要让我失望!”
王蠡道:“我若名符其实,担心的便是宋兄了!”
宋云书意识到,在口齿上很难打击王蠡,索性闭嘴不语。
王蠡拱手道:“寒山书院王蠡,现年十六岁,第一次参加府试,幸会!”
宋云书挺无语的,没想到王蠡会学着自己介绍一通,可身为一级书院的学子,讲究风度,于是道:“我也不欺你,我的文气两尺五,比试时,可给你个面子,让你虽败犹荣!”
“哈哈~~”
王蠡哈哈一笑:“败就败了,哪有什么虽败犹荣之说,无非是败者自我安慰罢了,我的文气两尺五寸一,不过我可不敢如宋兄般留手!”
说着,文气猛的一涌,恰是二尺五寸一!
宋云书心绪微沉,暗道踢上了铁板。
文气过两尺,增长的速度会显着下降,即便一级书院的学子能轻松搞到文气丹,但相对于两尺以下,增长的辐度也微乎其微。
两尺以上,靠的是文华丹,每枚文华丹价值一百枚文气丹,哪怕他是种子选手,每年也只能得到一枚。
他是连吃了三年的文华丹,才把文气读到二尺五,而王蠡不可能有文华丹,文气怎会如此之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不过吃惊归吃惊,些许差距,还不至于让他丧失斗志。
白鹿洞书院的教学水平,岂是区区寒山书院能比?
“肃静!”
这时,府学教授大喝,但同时,也惋惜的看了眼王蠡,心里道了声,可惜了。
王蠡连战连捷,每一轮,都干净利落的干掉了对手,却偏偏遇上读书种子,这真是运气背到家了。
可这是王蠡自己抽的,无法多说。
场中安静下来,府学教谕朗声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话出于《论语·子罕》。
朱熹注解为进学不己,吻合孔子学而不厌的治学态度,在此基础上发挥阐述,足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不过王蠡以咏叹读书法默诵了几遍之后,有了新的想法。
苏东坡曾言: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意思是读经不能闻一只知其一,须从变迁的现象中寻求不动的本体。
通晓字句义理,只是初明道理,知理之后,依理而行,不行不得真知。
便如本题,已知逝与不逝之理,则须放下逝物,寻求不逝的本体,得其本体,亲见不生不灭之境,方算真知。
读经不奢求作圣则已,希圣就应如此用功。
突然王蠡浑身微震,以咏叹读书法读书,只是通晓字句义理,属初明道理阶段,而知理之后,还得依理而行,才能得真知。
问题是,自己并没有依理而行啊。
喜欢红楼聊斋逍遥仙请大家收藏:红楼聊斋逍遥仙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