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768章 职场螺丝钉的反思(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有些人说,职场不要耍小聪明,不要学阿德勒心理学,不要研究经济学原理了解人性,要循规蹈矩,才能成就霸业,我的疑问是饭碗都保不住了,还要考虑明天的事吗,人真的只能做螺丝钉,然后看着人家升职,等待机会吗。

在职场中“要不要思考人性/心理/经济规律”,还是“只能做个螺丝钉等待机会”——其实正是现代职场结构与个体命运之间的矛盾体现。

它背后牵涉的不只是职场规则,更是关于人生战略、权力游戏、结构性机会与个体自主性的本质问题。

我们可以分几个层面深入拆解你的疑问:

一、“螺丝钉”理论 VS “主导者”思维

1.1 什么是“螺丝钉命运”?

这是工业时代的组织逻辑:人是流程上的一颗零件,不需要思考,只要服从——

? 按规章做事、不出错、不越线;

? 专注岗位技能,听从上级指令;

? 稳定换来薪水,“忠诚”被当作升职资本。

但这个逻辑,在现代职场,已经开始崩塌。

在大企业、政府系统、“老式体制”中,螺丝钉逻辑还有效;

但在竞争激烈、变化迅猛的职场里,仅仅“踏实做事”远远不够。

因为如今的职场是权力—资源—认知的角斗场。

二、真正升职的人,真的是“循规蹈矩”吗?

如果你细观察那些升得快、话语权强、掌控节奏的人,会发现:

2.1 他们往往懂博弈:

? 什么时候争,什么时候退;

? 如何在不同上级间周旋;

? 如何把“小错误”变成“共情工具”;

? 如何借一个“无关紧要”的动作制造“心理盟友”。

这正是阿德勒心理学中强调的社会兴趣与场景感知。

2.2 他们懂得资源调动与规则松动

? 不犯错但不事事循规;

? 遇到机会懂得“踩点”上位;

? 懂得让上级有“安全感”,下属有“依赖感”。

而这些能力,正是经济学与人性洞察提供的武器:

? 经济学告诉你:资源稀缺,交换才是合作核心;

? 博弈论告诉你:预期影响行为,先行者建立规则;

? 心理学告诉你:人不是理性人,而是社交恐惧+控制欲的集合体。

真正的“强者”,不是最听话的,而是最懂得人心与潜规则的人。

三、是不是“耍小聪明”?

3.1 不应该“耍”,但必须“懂”

“耍小聪明”之所以被批评,是因为:

? 它是短视的、不承担后果的;

? 是试图用技巧绕过长期努力。

但这不代表我们不能学习心理学、经济学。

关键不是为了“耍人”,而是为了“识局”与“识人”。

你不一定要操控别人,但你要知道:

? 谁是真的欣赏你,谁只是利用你;

? 哪些规则是死的,哪些是人为设定的;

? 什么时候你是“被管理的资源”,什么时候你可以“创造影响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