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元渭,那个向来流连风月,不问政事的元渭此刻却站出来,直直跪在朝堂中央。
义正辞严地驳斥道:“王总管此言差矣。此事大有蹊跷,不应简单凭一句刺客的口号就认定五弟是幕后指使之人。”
“方才刑部尚书说了一个细节,刺客并非死于外伤,而是毒发身亡。这说明,刺客在行刺之前,已经事先服下毒药。”
“元渭冒昧问在座诸位,一般来说,刺客服毒自杀是为了什么?”
有臣子说:“自然是幕后指使担心刺客被擒住以后,受不住严刑逼供会把自己的秘密泄露出来。”
元渭仰望着元烈,掷地有声地说:“这便对了。皇兄,您想,既然幕后主使之人那般害怕刺客会把自己泄露出去。”
“那么,刺客怎么可能在行刺之前,众目睽睽之下吆喝自己要拥护的人的名号?”
“他这是拥护口中这位贤王吗?这分明实在栽赃陷害,想要把污水往五弟身上引!”
“皇兄明鉴,莫要轻易听信一面之词。臣弟愿以项上人头担保,五弟绝不是犯上作乱之人。”
元澈颇为意外地看着这位三哥,在这种关头,他难得地站出来仗义执言,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真是颇让人刮目相看。
元烈一听,觉得也有点道理,不禁发了愁:“你们还有别的意见吗?”
堂下众臣噤若寒蝉,一片鸦雀无声。毕竟是司礼监总管王晋与当朝亲王、郡王在争锋,这个当口谁不长眼的撞上去就是个死。
元烈看没人敢说话,便问内阁首辅,吏部尚书、大学士杨之延:“杨大学士,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