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乾隆湖州府志也说“田野之聚落为村,津涂之凑集则为市为镇”,嘉靖仁和县志所载杭州附近各市镇则均“市镇”或“镇市”连名。
可见,明清时“市镇”或“镇市”已经成为江南地区一般商业聚落的通称了。
虽然明清时代一般镇大于市,但也有不少是市大于镇,因此,到了清末时期,市镇的标准已经没法分判了。
但可以江南市镇的基础奠定于宋代,宋代的农业革命与商业革命,以及“苏湖熟,天下足”局面的出现,为江南市镇的兴起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不少江南市镇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时代。
像乌墩镇(即乌镇)、梅溪镇、四安镇、南浔镇都是。
此外比较有名的震泽镇的前身震泽市就形成于宋代。
所以我们通观江南市镇的发展,可以发现明代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宋代以来,直到十五世纪末(明成化、弘治年间),可以说是市镇的萌芽与形成时期。
明代的苏、松、杭、嘉、湖等府不仅是财赋重地,也是农工商各业发达的经济中心。
农家经营的商品化与市场化,需要有比集市更高层次的市场与之相适应,这就给市镇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以苏松常杭嘉湖六府而论,在明代该地区市镇确实有了蓬勃的发展尤其是在明成化、弘治年间,出现的市镇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除了该区域的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苏松接近上海的沿海地区以外,近代市镇的基本规模和分布格局,可以说是在明代奠定的。
清代江南市镇继续发展,市镇作为江南地区最活力的经济中心地,作为全国多层次市场中的重要环节,伴随着康雍乾盛世的出现,进入了江南市镇发展史上的第二波高峰。
清末民初,是江南市镇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
明清江南市镇的繁荣表现在市镇数量的增加、市镇人口的大量增长、市上升为镇等方面。
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三百年间,尤其是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清代,江南地区的市镇明显地有大量增加的趋势,尤其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江南市镇进入了一个快速成长的极盛时代。
台湾学者刘石吉做过统计,就以苏州府为例:在明初只有30个市,到正德时已经增加到45个市镇了,到清乾隆时增加到100个市镇,光绪时达到206个。
其它府的市镇也基本上都是这样呈增长趋势。
从明代前期开始,经明中后期到清前中期,江南诸多市镇都先后增长了数十户乃至数千户,其人口数量并在明中后期及前中期形成了两个增长的高峰,从而形成了一些千户左右以至万户左右的特大市镇。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许多的市在明清时由市上升为了镇。
像清代松江府的吴家桥市、陆家浜市后来升为了镇。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是市镇兴盛的根本原因。明清江南市镇如此兴盛其根本原因同样也是由于这个地方的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使得社会分工更加专业、细致和商品经济更加活跃。
江南市镇是在农家经营商品化、农业经济商业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市镇的兴盛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方面,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使得本地区成为商品外销点而发展成为市镇。(粮食,丝织业、棉纺织)另一方面,远地的农业、手工业发展,其产品需要远距离运销,使得交通汇点成为市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其次,良好的交通条件是江南市镇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甚至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地区,单凭良好的交通条件(地理环境)也可以发展成为繁华的市镇。
在封建社会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水路是最方便、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所以商都重水路。
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河流纵横交错,大大小小的河流,犹如人的血管,靠着它输送血液,保证营养供给。
明清江南的商品经济很活跃,加之社会分工更专业,商品的转运很频繁,而商品的输入和输出都离不开河网水路,所以在河流的两岸就形成了市镇并发展、繁荣。
江南市镇它往往位于河网平原的某一区域中心或枢纽点上,镇环四流,河流横贯镇市,商店、民居多傍水而立,因水成衢,因水成市。
市河内农船穿梭往来,直通镇区。
第三,在明代,苏松杭嘉湖地区的两大经济作物——蚕桑和草棉的种植,也对江南市镇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由于人口和重赋的压力,以及劳动技术、生产经验优势的推动,商品性经济作物的种植在该地区发展迅猛。
而且苏松地区草棉的种植到明代迅速推广,特别在许多不宜种植粮食作物的地区(如嘉定县、青浦县和后来的南汇、川沙)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杭湖地区由于嫁接桑由采叶法改成剪株法,并育成了叶质好、产量高的拳桑,丝的质量与产量大幅度提高。
许多地区“乡间隙地,无不栽桑”,“尺寸之地,必树之以桑”。
蚕桑生产具有的技术优势,促使丝织业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丝”与“棉”闯入乡村的经济生活,从两方面推动了明清江南市镇的发展:一是四乡农民因副业比重增大,消费购买能力也相应随之提高。
正如明王士性所说:“浙十一郡,惟湖最富??湖多一蚕,是每年两有秋也。”
唐甄在《潜书》中亦说:“吴南诸乡,岁有百十万之益。是以虽赋重困穷,民未至于空虚。室庐舟楫之繁庶,胜于他所,此蚕之厚利也”。
二是使农民日益被卷进了商品经济中,对市镇的依赖大为增加。
他们手中的丝、棉以及加工成的绸、绢、棉布交换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市镇。
……
……
……
喜欢买宋请大家收藏:买宋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