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丁逊之改弦易辙(2)(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丁夏不是蠢人。

陈仲几乎明示了他自己的态度,特别是刚刚赠送黄金。

如果说,《太史公书》中没有桑弘羊列传,代表的是太史公个人,对桑弘羊的批评表态。

那么,陈仲对此赞同。

同时,陈仲认为丁夏现在也和桑弘羊类似,应当受到批评。

但陈仲两次询问丁夏“以为如何”,不是要强压着丁夏认同陈仲的批评。

陈仲在问,你知道我因为什么要批评你了吗?

丁夏不知道。

或者说,他从陈仲最后赠送黄金的举动中,隐约可以领悟陈仲的观点。

但是,丁夏没办法说服自己,陈仲的观点就是正确的。

治政毕竟不是修行。

即便是老子、孔子二位先师,在治政上实际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建树。

儒家能够最终在前汉,于百家学说中脱颖而出,实是以董广川为代表的,那一批儒家传人主动吸纳五行论,且吸纳地最彻底,最能迎合当时最广大修士前途无路,急需寻找方向的心理,所造成的结果。

从一定意义上讲,自董广川开始,儒家便已经不是先师孔子的儒家了。

当今的儒家,正变得越来越“善于”迎合。

五行论不足为人心所向,便去吸纳法家。

有朝一日,形名说不足为人心所向,它一样会去继续吸纳其它什么学说。

这是可以预见的。

而这,也正是治政者所必需拥有的。

修行之士,特别是境界高深的修行之士,哪个不是对自身所持道理极为坚持?

要他们去“善于”迎合,完全是想多了。

故而长于治政的大修士极为罕见。

陈仲当下在修行方面的声望固然崇高,但要在治政上发表看法,还真就未必能够令人信服。

丁夏觉得,两个农夫受伤可以得到救治,本就是天大的机缘了,如此这般都还做得不足,那么今后但凡有人受伤生病,都依照今日的例子?

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让不可能的好事成为可能,是修行之人的责任。

让可能的好事常常发生,才是治政者的责任。

更何况,两个农夫在被救治之后,还是那样一副天塌地陷的表情,实质上让丁夏很不喜。

救你们还救错了?

非要得了黄金才千恩万谢。

怨不得先师有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那些反对这样理解的人,根本就不懂得何为“民心”,更不懂得何为治政。

丁夏心中如此想着,面上倒是未曾显露什么情绪,

他只是不服气。

这便开口问那刚刚得了黄金的两兄弟:“你二人已得救治,因何沮丧?”

太守问话,两兄弟瑟瑟不敢回答,求救一般目光扫下瞟掠。

不待陈仲开口,王承先站了出来安抚二人。

在武次郡,王承先数次讲道,他的名字也可称得上家喻户晓。

得到了王承先的安慰,以及安全承诺。

两兄弟才终于安心了一点。

同时,丁夏似也感觉自己可能因为心中不服,问话过于冷硬,见两兄弟情绪稍稍安稳,便又刻意缓和语气,要他两人大胆回话,无论如何也不会降罪。

“小人、小人刚刚听这位郎君说,说小人三个月都不能下地做事,所以才……”

“我们阿耶死得早,家里就我俩能拉耧,三个月不能下地,收谷的事情女人还能做,下种时……”

丁夏已经皱起了眉头。

王承先却奇怪了:“你们自己拉耧?怎不借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