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紫禁城。
“什么?
跑了?
宗承训连敌人的面都没照一下,就跑了?”
内阁首辅王锡爵,看着辽东送来的战报,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快奏请陛下吧!得增兵啊!”
说完王锡爵看向了魏忠贤。
魏忠贤端起茶碗吹了吹,轻抿一口。
“阁老,这宫中的大殿也该修缮了...”
魏忠贤不傻,这大规模的出兵就涉及粮草的采购。
这样得肥了兵部多少人?
可内庭各司什么好处都没有,为何要这么积极的参与其中。
一句话,出兵你们赚银子,皇帝也得赚银子,内庭的太监们也得赚银子。
王锡爵知道,这个刚刚上位的大太监,手指甲肯定长得很。
这么多资历比他老的太监,不是意外身亡就是意外病故。
谁知道这些意外,到底是不是【意外】。
“那我们就议一下开征辽饷银吧!
皇上的大殿得修,你们各部的预算今年就省一些。
再苦也不能苦了皇上。”
大明王朝被朱元璋活脱脱治理成了一个大农村。
重农抑商加上海禁,让士大夫和地主阶层赚取了银子后,拼命的兼并土地。
一遇到财政危机,朝廷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继续加税。
三方的利益完成交换之后,万历皇帝正式下令征税和出兵。
李如松被任命为东征提督,他的弟弟李如梅、李如柏任副总兵。
调辽东铁骑一万人、大同府一万人、宣府一万人、蓟镇五千人、保定五千人、浙江三千人,马步兵合计四万三千人,克期东征。
李如松生于嘉靖二十八年,他的祖上其实是高丽人。
他的先祖在大明初期渡过鸭绿江内附大明,世代居住在辽东铁岭卫。
李家是个军事贵族家庭,是专门为战争而生。
李如松在忙着调兵遣将的时候,陈维济开始对大明开辟第二战场。
万历年间大明军队的数量在九十万人左右,高丽一个方向才调动了四万多人。
大明显然没看得起中华这群海外弃民,陈维济也决定继续给大明施加压力。
中华十六年端午节。
陈维济正式下达对交趾进攻的命令。
交趾在宣宗时期被大明放弃,身份从属地成为了藩国。
陈兴显是抓破头皮也想不通,这一年三熟拥有大片耕地的“交趾布政使司,到底为什么被放弃。
若是派遣像沐英一样的一位异姓王,采用和云南同样的世代镇守模式。
交趾还是可以在花钱不多的情况下,继续被大明统治。
主要是朱棣太能打了,消耗了大量的国力,让宣宗最终选择了休养生息的方式。
宣宗当初复立陈氏后人为王,最终还是便宜了起兵的黎利。
大明和交趾的合约是,黎利保证大明的军队安全撤出交趾。
而交趾成为大明的藩国,并派人前往大明赔罪。
随后开启了交趾的后黎朝时代...
这种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合约,其实就是割地的条约。
所以面子重要吗?
陈兴显就从来不要面子。
什么盟友...
被陈兴显坑过的盟友一大把...
面子才值几个钱,能为儿孙拿下来广袤的土地,才是最实惠的......
喜欢抢劫白银数百万,不如灭国一大片请大家收藏:抢劫白银数百万,不如灭国一大片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