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721章 新帝第一把火(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宣赵全进宫!”

若问新帝登基后,单独召见最频繁的人是谁?

必须是辽东赵都督!

但人家文武双全还懂菜谱,长得好还会说话,羡慕不来~~

七郎行礼、谢恩入座后,皇帝笑道:“你短短时日能拿出这份章程,出乎朕的预料。”

一项新的政策从无到有,一开始肯定是漏洞百出的,可赵全的章程却思虑长远……

由此也可见赵全的心胸和眼光。

七郎谦虚地说:“陛下过奖,臣想着,既然要做,就要把事情做到最好。”

……他也只是把武姐姐创武举、唐玄宗设武监等等综合而已,走后人的路,让后人干瞪眼。

皇帝点了点头,又说:“你的策略虽然周全,但一时要实施,却比较难。比如说兵法,如今能学兵书的,只有少数几家。”

“要考兵法,就把天下绝大多数武士都限制住了。”

七郎答道:“陛下英明!臣建议,第一科武举,就只考较技勇。如此,对出身的限制就没那么大。将来设了武监,再加考兵法。”

在如今这个时代,读书是奢侈的事。

凡是参加科举的士子,家境都不会太差。能及第的,更是世家子弟为主。

但武举如果只考技勇,武士的出身要求就大大降低。

皇帝沉吟:“只考技勇?那倒来得及……科目也要有侧重点。我朝战事,主要是对北方,就以马上枪法为重点,爱卿以为如何?”

君臣二人认真分析武举的科目、报名流程、考试时间。

不知不觉地,就说了小半天,事情一点点理清,皇帝期待地问:“你看这件事能不能顺利落实?”

七郎信心十足:“只是考较技勇,就相当于陛下看军士演武,这件事不难办到。”

光长安、洛阳两地就能凑够考试的人。

他又灵机一动:“今年是第一科,不如让礼部协同兵部办?礼部主持科举考试最有经验!”

七郎虽是武举首创者,但他就要拍拍屁股回辽东……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兼任礼部尚书的,就是萧凌!

好兄弟两肋插刀,这烫手山芋,当然是抛给最敬爱的萧大哥啊!

新帝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开武举。

……其实第一把火是让李积和长孙无忌平起平坐,但这是少数人在意的事。

开武举?

这可是关系到很多人切身利益的事。

隋朝开科举,就遇到过重重阻碍。

直到大唐,太宗力排众议,以绝对的权威将科举定为常规考试,但选官还是以举荐为主。

朝会时,皇帝提出武举的事,立刻有大臣反对。

又有一些人出列附议……长辈打生打死,不就是给后辈打下基础吗?怎么能让寒门武士来分大饼?

喜欢农门状元请大家收藏:农门状元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