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民俗村后,他们首先被一条蜿蜒的村道迎接,两旁是典型的木制农舍和谷仓,这里建筑都透露出岁月的痕迹和手工艺的精华。程澈和悠悠按照村里的指示牌,开始了他们的探索之旅。他们期待在这个充满传统气息的地方,发现更多关于斯洛伐克乡村生活的秘密和故事。
利普托夫民俗村(Liptov Village Museum in Pribylina)是位于斯洛伐克利普托夫地区的一个露天博物馆,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斯洛伐克传统乡村生活和建筑的机会。这个博物馆精心收集并展示了来自利普托夫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历史建筑,包括木制教堂、农舍、谷仓和其他农业建筑,这些建筑均被拆解、运输并在博物馆中重建。
访客在这里可以直观地看到几个世纪以来斯洛伐克乡村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每座建筑内部都根据其时代背景精心装饰和布置。博物馆不仅展示了传统的建筑技术和材料,还重现了当地的家庭生活、传统习俗和季节性活动。
此外,利普托夫民俗村还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民俗节、工艺展示和传统节日庆典,吸引了众多旅客和学者前来探索和学习斯洛伐克的丰富文化遗产。这些活动通常包括传统音乐、舞蹈表演和手工艺工作坊,使得每一次访问都成为一次独特的文化体验。
他们首先参观了一座传统的斯洛伐克木屋,屋内的装饰和摆设都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风貌,包括挂在墙上的手工工具和家用陶器。
在利普托夫民俗村的一个安静角落,悠悠和程澈看到了那位正在编织篮子的老妇人。她坐在一个旧木椅上,周围摆满了各种长度和粗细的柳条,这些都是她编织的原材料。老妇人看到有游客兴趣浓厚,便热情地邀请他们近前观看。
首先,她展示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柳条。她解释道,制作篮子的柳条需要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强度,以保证编织过程中不易断裂。选好的柳条经过浸水软化后更容易弯曲和编织。她从一堆柳条中挑出几根粗细适中的,用手轻轻弯曲,测试它们的韧性。
接着,她开始了编织的基础步骤,即构建篮子的底部。她将几根柳条交叉放置,形成一个稳固的十字架状基础,这是支撑整个篮子结构的关键。然后,她用更细的柳条围绕这个基础编织,逐渐扩大篮子的底面。
随后,老妇人开始构建篮子的侧面。这一过程需要将柳条垂直向上提升,同时继续环绕编织。她展示如何调整柳条的间距,以形成漂亮的花纹和适当的篮身高度。过程中,她不时地用手指压紧柳条,保持篮子形状的整齐与对称。
最后,当篮子接近完成时,老妇人演示了如何收尾。她将顶端多余的柳条剪齐,然后用一种特别的结扎技术固定边缘,使得篮子不仅结实,还增添了装饰性的边框。
在观察了老妇人精湛的篮子收尾工艺后,悠悠不禁感慨地说道:“我以前总以为这种手工编织的篮子只有在我们国家的农村才会见到,没想到在国外也有这样的传统技艺。”
老妇人听了悠悠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用略带口音的英语回应道:“是的,亲爱的,这种手工艺是普遍存在的。它们是我们人类共同的遗产,无论在哪里,人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创造和使用这些美丽的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