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总行办理交接完所有手续,晚上,他们请法律部副总耿大伟在附近的日本料理吃饭喝清酒,结果梓涵喝得昏天黑地,回到酒店抱着马桶就是一通狂吐。
这段时间他都在忙这个事情,感觉又辛苦又憋屈。但终于尽调的第一批资料顺利送到,大醉而归是必须的。
在王思哲的帮助下,为梓涵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料,毕业论文完成得非常顺利,此时已经接近尾声。
第一稿论文洋洋洒洒九万多字,其中又有案例,又有建模,还有运筹学、系统工程运算的过程、结论,梓涵感觉非常好,就把打出来的稿子送到导师樊云那里。
她看了一眼论文,没有看内容就直接说:篇幅一定要压缩,太长了,你现在写的将近九万字,压缩一下,六万子左右就可以了。我看有些内容与论文无关,比如“后记”之类的全部删掉,你又不是写小说,搞这些没意义。
这篇以“A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对策研究”为内容的宏论,耗时大半年终于告一段落。如果从构思、提纲,再到开题、写作、成稿,甚至接近一年的时间了,期间耗费了他多少脑细胞,熬过多少个通宵,其中的艰辛只有梓涵自己知道。
导师的这一番话,让他觉得顿时有一种挫败感,似乎这篇论文需要动一次大手术:减少两万字!这是多么艰难的选择啊!
樊老师说道:今年的论文评审将有重大改革,交大将引入盲评机制。也就是把那些有导师、学生姓名之类的信息全部遮盖,完全针对学生的论文内容进行评审。而且,今年还要增加“不通过率”的比例,可能是20%。还有就是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于大面积抄袭的,没有标注引用期刊杂志文章出处的,一律按照抄袭论处,论文重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所以,在内容上我一定要给你把好关,否则被评审小组打回来,那可就麻烦了,搞不好论文重新写,你想想烦人不烦人?
梓涵现在想起来,王思哲曾经多次邀请他参加总行和清华的MBA联合办学,当时,梓涵用一些看似很有道理,实则短视和脑残的理由拒绝了,甚至梓涵都说服了自己,觉得自己的做法是最正确的。
交大的教学的确有其独到之处,如果单从理论研究方面看,交大属于工科院校中十分严谨的学校之一。但是,这是成人在职研究生,假如完全以全日制研究生的管理方式来要求他们,确实让人经常感到困惑。
梓涵和他的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针对《运筹学》的晦涩难懂,甚至花钱请其他老师在校外为他们专题补课;为了顺利通过学期中间的研究生英语统一考试,而不至于影响自己的毕业,梓涵也煞费苦心,背了大量的单词,好在考试如愿顺利通过。这个时候,学校又在毕业论文方面设定如此严苛的条件,与清华的MBA比,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甚至让梓涵觉得有些故弄玄虚的意味。
研究生的学习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才是最为关键的。
梓涵觉得,这一方面交大反而有些学究气息,甚至有些不接地气。
这些看似高深、晦涩的学科内容,虽然貌似可以科学地将实际工作予以量化,但实际上很少有人这样进行决策。因为分析结果、计算变量,多数时候也是在假设的基础之上,那么,这样的计算究竟有多大意义呢?
还有就是,交大对他们的论文内容、结构的严苛要求,对字数的严格规定,事实上也遵循了另一种“八股文”的近乎“文牍主义”的姿态。
这说起来好像很是严谨,恐怕对于全日制研究生来说尚可,对于工作多年以后再上学的人来说,有些不实用。
喜欢华都往事【工作笔记】请大家收藏:华都往事【工作笔记】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