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22章 上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在法律处的时候,邓处从来没有这样对待属下,她虽然懒得管法律事务,但是从来不会指责处里的任何人,哪怕你做错了什么,她也会十分委婉地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对比刘东升,他似乎是一个“管家婆”类型的领导,小到文件柜需要摆在哪里,他都要指导一番。开会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他在安排,而包括梓涵在内的这几个副处长根本插不上嘴。

插不上嘴,就插不上嘴吧。

初来乍到,梓涵本来就应该少说话,多干活儿。于建文当初告诫梓涵的:把自己当成是一个高级经办,干活儿就是——这句话他一直都记得。

倒是在梓涵见到了老宗,老宗显得很激动:我们市行终于可以出一位年轻的处长了,我们都看好你!

这句话一出口,搞得梓涵心里有一些莫名的酸楚。

确实不容易,那种省市行之间的隔膜依然存在。徐行长来了以后,通过竞聘的方式,打破了原来的传统,但是那些存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隔阂,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

就像原来老宗的司机小冯说的:“妈的,我儿子今后一定不让他进华都银行工作,就是工作了,人家一定会说,你爸是市行的。”

这绝不是笑话。

徐行长来了以后,在三个多月的时间,搞了六场竞聘大会,有56个人参加了报名,最后包括梓涵在内的8个人入围,走上了不同的领导岗位,其中不乏原来市行的干部,当然就包括梓涵。

徐行长力图通过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机制,改变省市行合并后一潭死水的局面。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人事制度的改革,在国有企业这种僵化模式运行之下,依然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必然会导致效率的低下,事与愿违。

虽然很多干部被委以重任,但是,最难的是看透人心,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

或者说,每个人终究无法摆脱自我束缚、任人唯亲的格局。

虽说徐行长已经做到大刀阔斧、任人唯贤,人事改革、竞聘上岗了,但类似于杨栋梁、胡向阳、刘东升之类的人依然得到了重用。

也许出于对谢行长的不满,或者其他不为人所知的秘密,谢行长曾经看好的司徒为民等人,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压。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所以,当大家处在死水微澜的境地,人们似乎稍稍看到一点希望,便又会觉得有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

但无论如何,梓涵已经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这完全要感谢徐行长的栽培。试想,当初那么多的年轻干部,比你梓涵出色的不在少数,能让梓涵出任副处长,这实际上是他人生关键的一步,因为假如这一步跟不上,以后可能步步都跟不上。

喜欢华都往事【工作笔记】请大家收藏:华都往事【工作笔记】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