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95章 榣山风祭(再下)(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从那时起,我们的华夏先民从此过上了尊四时风历,逐水草迁徙的幸福生活。而伏羲作为风神家族的族长,占中测风而利百姓,振臂一呼而王天下。后来修道有成,而成为我泱泱华夏五大天帝之一,东方青帝。

伏羲所立四位测风官分别是:东风神折丹、南风神因乎、西风神石夷和北风神大鹓。我这榣山梅姓,就是西风神石夷的属族部落少典氏。千百年来,我少典氏族隐居此间,礼敬紫薇,观测信风,记录日升月落。

孩子啊,讲到这儿,你大概知道了风神家族的来历故事了吧?

纪能也喝了一口茶,神色早已温和下来,向老太太点头致意。

还有一个字,更有必要跟你讲明白,就是“中”这个字。

这个字,在甲骨文和金文里,就是一幅画。画的是一个木杆之上系着飘带随风飘摆,木杆中部穿有度盘,测风官根据观测到的风向、风况。所以,这个字最初的本意,其时就是风神家族观测信风的仪器。但你可别小看了这个仪器,可不是随便你立根木棍儿,扯点儿绳索系上去,就叫“中”了。传说这风神家族的“中”可是上古圣器,是由圣木曼兑、挺木牙交,还有苍炬和苍牙四圣物组合而成,有着鬼神莫测、诸天莫敌之威能。

纪能摸了摸肚皮,对老太太充满向往的神情点头称是。心里却暗想,哈哈这“中”而今就在我逍遥界威严挺立呢!

老太太看到纪能听的如此认真,很是高兴,谈兴愈浓。

“中”,就是风神家族的符号。因此在上古,凡是部落里竖立着测风仪器“中”的部族,那肯定都是燧人氏风姓子孙,这些部族组成的国度,就被称为“中国。”

讲到这里,你要记住的是:燧人氏的标志,就是我眉心的这颗朱砂红点,象征燧火不熄;而“中”,就是那风神家族的标志。

我们知道伏羲娶了娥皇,也就是女娲,还有嫦羲、羲和三位妻子。女娲是信风历之主,嫦羲是月亮历之主,羲和则是太阳历之主。

下面我要给你讲的,也是跟榣山风祭大会密切相关的,就是所有华夏子孙都耳熟能详的女娲补天的故事。确是唯一正确的版本,与民间流传的完全不同。

咱们上面说道,伏羲坐四方之台,听八方之风,以八索作八卦。向天下颁布伏羲女娲八风历法,每风45天,一年360天。可若按每年360天计算,每隔六年就要多出一个月。

这就会造成节气预报不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聪慧的女娲想到一个办法,她宣布风历仍旧按一年360天计算,每年仍置八风,一风45天。本年余下5天,先忽略不计,她赋予这五天为青、赤、黄、白、黑五色。

在这五天里,万民欢庆,俗称过年。

这五天,被风神家族传颂为“女娲补天。”

所以:我们千百年来,从未间断地举办榣山风祭大会,就是为了祭奠伏羲大帝和女娲娘娘。不忘祖先,不忘根本。

所以:我们本届榣山风祭大会第一项就是设立“占中”大赛。第二项则是“摇铃”大赛。这“摇铃”又是咋回事儿呢?

我们接着上面的讲啊。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了这个关于“摇铃”的故事。

“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锺,为乐风。”

这段话记载的其时是说,我们华夏族到了炎帝农耕时代,生产力先进了。测风仪器由“中”变成了“锺”,这个“锺”就是青铜风铃。也就是说,测风仪器由挺木牙交升级为青铜风铃,测风方法呢,就由看“中”变成了听“锺”。通过聆听风铃的不同节奏,不同声响,不同音色,来判断季风及气候变化。

从伏羲时代的用眼观风,到炎帝时代的用耳听风,加上风神家族修行不辍,人才辈出,涌现出一大批擅长炼制青铜仙宝圣器的人才。

那叱咤诸天的东皇钟,就是风神家族颛顼之后太子长琴所炼。

因此,本届榣山风祭大会第二项活动就设置了“摇铃”大赛。

婆婆,您讲的真好,我算是彻底搞清楚了。纪能起身再次给白发老妪躬身施礼。榣山风祭大会应该还有第三项活动吧?

那是自然。不过,这第三项活动,却是上界万圣宗借风祭大会时机,特别举办的由所有银河系练气期天骄妖孽才能参与的“斗炁大比”!

这正是——

渺杳银汉,泱漭诸天。

众星争光,万界斗炁。

天骄辈出,妖孽纵横

天地人榜,凭谁为纪!

喜欢神苯纪请大家收藏:神苯纪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