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对医馆的工作上手的很快。
毕竟在家里忙活惯了,又是个手脚麻利,眼里看得见活的勤快人。
到了午饭时候,在张凡交给她银钱,安排她去饭铺买饭的时候明显一愣。
她没想到医馆还管饭,到了下午劲头明显更足了。
医馆变得比之前更加整洁,就连半夏的心情都变好了不少。
通过一天的观察,张凡基本认可了姜氏。
到了傍晚,医馆闭门后,嘱咐姜氏记得回家跟丈夫说清楚,可以的话最好明天就一同来上工。
姜氏笑意盈盈的答应了下来,踏着夕阳脚步欢快的回家。
一天忙碌下来,虽说有些疲惫,心里却是充盈着喜悦。
她一个妇人,从没想过自己能拿这么高的工钱,还能顺带着帮丈夫也找了个好活计。
就是有点不放心家里的娃子,临出门她托邻里照看,一天没见了,心里还怪想哩。
想到这里,不禁加快的步调,心里还在止不住感激小医仙。
在听说她把娃子托付给邻里的时候,小医仙说了,以后上工能带着娃子一起。
娃子才六岁,皮孩子一个,一开始姜氏还有点不好意思,怕给医馆添麻烦。
可人小医仙又说了,娃子带到医馆,中午可以跟他们一起吃饭。
另外还可以帮着磨墨拿纸,顺带着还能跟着认字哩!
张小哥也是好人,说什么那也算医馆的人了,一天要给娃子开五个铜钱的工钱!
这钱可不敢拿,六岁的皮猴子不捣乱就不错了,哪里好意思拿白吃还白拿医馆的工钱?
主要是“认字”两个字让姜氏心动不已。
他们两口子就是真眼瞎,大字不识得几个。
其实城北区大多都是这样,祖祖辈辈都这么过来了。
可这是没法子!
当爹娘的谁不想让孩子好?
自家娃子皮是皮了些,可也是她的心头宝。
要是能跟着小医仙识字,将来不比爹娘强?
姜氏想好了,回去怎么也得拉上丈夫一起,不为别的,就为了让娃子能认字!
他爹就不认字,只能出苦力不说,娃娃都六岁了,连个大名也取不出来,还整天娃子娃子得叫着呢!
离家近了,一抬眼就看见娃子一个人坐在门槛上。
他爹得天黑了后才能回来,娃娃一个瞧着怪可怜哩。
姜氏招呼了一声,周娃子抬头就看见了娘亲,站起来迈着小短腿就朝娘跑了过去。
一边嘴里喊着慢些慢些,姜氏自己反倒走得更急了。
娃子到了跟前,一把抱住了娘亲的大腿,养着脏兮兮的小脸问道:
“娘,你上哪儿了?王大婶说你出去做活了,咱家不是有爹嘛。”
姜氏弯腰擦了擦娃娃的小脸,在他脸蛋上轻轻拧了一下:
“你个小没良心的!”
“光指着你爹一个人呐?”
周娃子听不懂,不过娘回来了就好。
娘两个相伴着往屋里走,边走姜氏边问儿子今天干什么了,有没有听话到王大婶家吃饭...
第二天一早,等张凡他们来的医馆前时,就看到周义一家三口早早等在门口了。
病患们已经让他们安排好了,队伍已经排起来了。
见小医仙他们来了,老实巴交的周义搓着双手,低眉顺眼,有些不好意思的打了声招呼:
“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