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八回 献吴越两浙归国 降北汉十国一统(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五月。钱俶决定纳土归宋,即于次日上表道:

臣俶庆遇承平之运,远修肆觐之仪,宸眷弥隆,宠章皆极。斗筲之量,实觉满盈,丹赤之诚,辄兹披露。臣伏念祖宗以来,亲提义旅,尊戴中京,略有两浙之土田,讨平一方之僭逆,此际盖隔朝天之路,莫谐请吏之心。然而禀号令于阙廷,保封疆于边徼,家世承袭,已及百年。

今者幸遇皇帝陛下,嗣守丕基,削平诸夏,凡在率滨之内,悉归舆地之图,独臣一邦,僻介江表,职贡虽陈于外府,版籍未归于有司;尚令山越之民,犹隔陶唐之化,太阳委照,不及蔀家,春雷发声,兀为聋俗,则臣实使之然也。罪莫大焉!不胜大愿,愿以所管十三州,献于阙下执事,其间地里名数,别具条析以闻,伏望陛下念奕世之忠勤,察乃心之倾向,特降明诏,允兹至诚。谨再拜上言。

此表既上,宋太宗赵炅(赵光义)当然收纳,下诏褒美道:

卿世济忠纯,志遵宪度,承百年之堂构,有千里之江山。自朕纂临,聿修觐礼,睹文物之全盛,喜书轨之混同,愿亲日月之光,遽忘江海之志。甲兵楼橹,既悉上于有司,山川土田,又尽献于天府,举宗效顺,前代所无,书之简编,永彰忠烈。所请宜依,借光卿德!

越日,又封钱俶为淮海国王,及他子弟族属,都有封赏,也有一篇骈体的诏谕道:

盖闻汉宠功臣,聿着带河之誓;周尊元老,遂分表海之邦。其有奄宅勾吴,早绵星纪,包茅入贡,不绝于累朝;羽檄起兵,备尝于百战。适当辑瑞而来勤,爰以提封而上献。宜迁内地,别锡爰田,弥昭启土之荣,俾增书社之数。

吴越国王钱俶,天资纯懿,世济忠贞,兆积德于灵源,书大勋于策府。近者,庆冲人之践阼,奉国珍而来朝,齿革羽毛,既修其常贡,土田版籍,又献于有司。愿宿卫于京师,表乃心于王室。眷兹诚节,宜茂宠光,是用列西楚之名区,析长淮之奥壤,建兹大国,不远旧封,载疏千里之疆,更重四征之寄,畴其爵邑,施及子孙,永夹辅于皇家,用对扬于休命。垂厥百世,不其伟欤!其以淮南节度管内,封俶为淮海国王,仍改赐宁淮镇海崇文耀武宣德守道功臣,即以礼贤宅赐之。子惟俶为节度使兼侍中,惟治为节度使,惟演为团练使,惟灏暨侄郁昱,并为刺史,弟仪信并为观察使,将校孙承佑、沈承礼并为节度使,各守尔职,毋替朕命!

乃命范质长子范旻,权知两浙诸州军事,所有钱氏一族三千余人,及境内官吏,全部送抵东京,共载舟一千零四十四艘。

总计吴越自梁太祖朱温封钱镠为吴越王,历三代五王,共七十二年而止。

若是从唐昭宗乾宁二年,公元895年,钱镠出兵讨伐董昌,兼任镇东节度使算起,已经八十四年。

若是从唐昭宗景福二年,公元893年,钱镠被封为镇海节度使,开始割据算起,已经八十六年。

自此,宋朝和平统一吴越国,两府(杭州东府、绍兴西府)、一军(衣锦军)、七藩镇(镇海、镇东、宣德、中吴、静海、彰武、武胜)、十三州(杭、苏、越、湖、秀、温、台、处、明、婺、衢、睦、福)、八十六县、民五十五万零六百八十户、军士十一万五千零三十六人,尽归大宋。

东南一带,尽为宋有,宋太宗赵炅(赵光义),乃谋划彻底统一中国,拟兴师往伐北汉。

左仆射薛居正等,多言未可。

薛居正说:“昔周世宗举兵,太原依靠辽国援助,坚壁不战,以至师老而归。及我太祖破辽军于雁门关南,尽驱北汉之民迁徙山东、河南,虽其巢穴尚存,而危困已甚,得之不足以辟土,舍之不足以为患,愿陛下熟虑之。”

宋太宗道:“今者事同而势异,彼弱而我强。昔先皇破契丹,徙其人而空其地者,正为今日事也。朕计决矣,卿勿复言。”

乃召枢密使曹彬入议,曹彬独言可伐。

宋太宗问:“从前周世宗及我太祖俱亲征北汉,何故未克?”想是薛居正等所陈之语。

曹彬答道:“周世宗时,史彦超一时大意,兵溃石岭关,人情惊扰,所以班师。十年前我太祖顿兵草地,正赶上暑热天雨,军士多疾,是以中止。这并非因北汉强盛,无可与敌呢。”

宋太宗又问:“朕今日北征,卿料能成功否?”

曹彬再答道:“国家方盛,兵甲精锐,欲入攻太原,譬如摧枯拉朽,何患不成?”

宋太宗赵炅(赵光义)遂决意兴师。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北汉英武帝广运六年,辽景宗乾亨元年,公元979年,正月。

宋太宗任潘美为北路招讨使,率河阳(孟州)节度使崔彦进、彰德(相州)节度使李汉琼、彰信(曹州)节度使刘遇、桂州观察室曹翰等,四路进兵,分攻太原。又命侍卫马军都虞候米信、侍卫步军都虞候田重进并为行营指挥使,率军增援,以西上阁门使郭守文、顺州团练使梁迥为监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又命云州观察使郭进,为太原石岭关都部署,出兵忻州,阻截辽国幽州、蓟州援军。

北汉英武帝刘继元,听说宋军大举北伐,急派使者向辽国求救。

先前,宋太祖开宝八年,辽景宗保宁七年,公元975年,辽景宗耶律贤曾通使宋廷,愿修和好,宋太祖曾答书许诺。

现在,辽景宗派挞马长寿南来,入谒宋太宗,问明无故兴兵,讨伐北汉的理由。

宋太宗道:“河东逆命,应当问罪。若北朝不援,和约如故,否则惟有开战呢。”挞马长寿悻悻回国。

宋太宗赵炅(赵光义)料辽国必来助北汉,恐有一场大战,因此下诏亲征,藉作士气。当下打算命四弟、齐王赵廷美职掌留守事务。

赵廷美倒也乐意,惟开封判官吕端,就是吕余庆的弟弟,吕琦的儿子,入秉赵廷美道:“主上栉风沐雨,前去讨伐叛逆,大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若职掌留守事务,恐非所宜,应请裁夺为是。”

赵廷美乃请扈驾同行,宋太宗果然高兴,任命赵廷美子赵德恭为贵州防御使;改命同平章事沈伦为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宣徽北院使王仁赡为大内都部署,枢密承旨陈从信副之。

二月,宋太宗自率赵廷美等北征。

三月,御驾到了镇州,定难(夏州)节度使李继筠上奏,请求率所部助讨北汉。

郭进发来捷报,说已在石岭关外将北汉兵击败,攻破辽军西龙门寨,擒获甚多。不久,郭进又报,在关南将辽兵击退。

宋太宗赵炅(赵光义)大喜。

原来辽景宗耶律贤得挞马长寿还报,派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冀王耶律敌烈为监军,领兵救北汉,至白马岭,遥见宋军阻住前面,约有好几营扎住。

耶律沙对耶律敌烈道:“前面有宋军扼守,不宜轻进,我军且阻涧为营,申报主子,再乞添兵接应,方不致悮。”

耶律敌烈道:“丞相也太畏怯了。我看前面的宋营,至多不过万人,我兵与他相较,众寡相等,何勿趁着锐气,杀将过去?丞相若果胆小,尽可在后押阵,看我上前踏平宋营哩。”

耶律沙道:“我并非胆怯,只是出兵打仗,总须小心为要。”

耶律敌烈不从,耶律沙忙派将校,返报辽景宗,一面随敌烈前行。约里许,即至涧旁,耶律敌烈自恃骁勇,争先渡涧,部兵亦抢过涧去,三三五五,不复成列,猛听得一声炮响,宋军自营内突出,来杀辽兵。辽兵尚未列阵,不意宋军猝至,先吓得手忙脚乱,胆落魂销。

耶律敌烈不管死活,还是向前乱闯,凑巧碰着郭进,两马相交,战到三四十合,被郭进卖个破绽,手起刀落,劈敌烈于马下。

是时耶律沙尚未渡涧,正思上前救应,那辽兵已逃过涧来,反冲动耶律沙军的阵脚。宋军又乘胜追击,全部渡过涧来,争杀耶律沙军。

耶律沙如何抵挡,只好策马返奔。辽兵只恨脚短,逃得不快,要吃宋军的刀头面。

宋军也毫不容情,杀一个,好一个,追一程,紧一程,辽将、突吕不部节度使都敏,以及黄皮室详稳唐筈皆战死,辽军士卒死伤甚众。

郭进且下令军前,须擒住耶律沙,方准收军。军士得令,奋勇力追,不防斜刺里杀到一支人马,来救辽兵,截住宋军。

看官道来者何人?乃是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奉了主命,接应前军,途次遇了耶律沙军报,急从间道疾趋,来做帮手,刚遇耶律沙败北,正好仗着一支生力军,救应耶律沙,抵敌宋军。

郭进见辽兵得救,即勒马止追,整队回师。耶律沙亦引兵退去,两下皆收兵罢战。

郭进撤回至石岭关,驰书奏捷。

宋太宗遂自镇州出发,进逼太原。时北路招讨使潘美等,屡败北汉兵,直抵太原城下,再次筑起长围墙,四面合攻,自春至夏,累攻不息。

城中专望辽国援兵,日久不至,又派善跑的士兵为使者,从间道赴辽,赍奉蜡丸绢书,催促援师。哪知辽兵已被郭进击退,所派使者,又皆被郭进捉住,斩首示众。

北汉皇帝刘继元闻报大为恐惧,甚至寝食难安,亏得建雄军节度使刘继业(杨业),入城助守,昼夜不懈,尚得苟延。

待到宋太宗赵炅(赵光义)御驾亲至,督率士兵,猛力攻扑,毁去城堞无数,均被刘继业(杨业)冒险修筑,仍得堵住。

宋太宗见晋阳城一时不能下,手书诏谕,劝刘继元出降。守卒不纳,刘继元亦无从知悉。

宋太宗赵炅(赵光义)再下令攻城,城上矢石如雨,击退宋军。

马军都军头辅超,气愤的了不得,大呼道:“小小太原,有这般难攻么?如有壮士,快随我来,好登城立功!”

言毕,有铁骑军将领呼延赞等,踊跃而出,随着辅超,驾梯而上。辅超攀堞欲登,正被刘继业(杨业)望见,急命长枪手攒刺辅超,辅超用刀格斗,不肯退步,怎奈双手不敌四拳,终被戳伤了好几处,不得已退归城下,解甲审视,身受十三创,血迹模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宋太宗嘉他忠勇,面赐锦袍银带,并令休息后营。

辅超尚不肯休,扬言明天早晨定要入城,虽死无恨。

到了次日一早,果然一马当先,再去登城,云梯刚刚架定,身上已连中八箭,变成榴莲一般。他左手执盾,右手执刀,尚要冒死直上,所幸宋太宗闻之,忙传令辅超回营,才得不死。

宋太宗赵炅(赵光义)禁止军士登城,只命弓弩手万名,排列阵前,蹲甲交射。矢集城上,如刺猬一般,每次发箭,必数万支。刘继元用十文钱购买一支箭,约得数百万支,用来向宋军射击,又支持了一月有余。

外援不至,饷道又绝,宋太宗屡次命人射书信入城中,招降将士。

城中宣徽使范超,出城投降,宋军怀疑他是奸细,不待细问,竟将他一刀两段。刘继元听说范超降宋,也将范超妻小,一一杀死,将首级投掷城下。

宋太宗听说范超枉死,又得他妻小首级,不禁悲悼,令将士置棺敛葬,亲往赐祭。城内守将瞧着,又感动起来。

指挥使郭万超,吸取范超教训,先密派军士缒城儿出,与宋军约定投降,宋太宗与他折箭,发誓决不加害。

郭万超遂秘密出城,投奔宋营。宋太宗格外优待。

从此刘继元帐下诸卫士,多半出降。

宋太宗又草诏晓谕刘继元道:

越王吴主,献地归朝,或授以大藩,或列于上将,臣僚子弟,皆享官封。继元但速降,必保始终,富贵安危两途,尔宜自择!

这诏颁到城下,城中总算接待宋使,引见刘继元。

刘继元读诏毕,沈吟半晌,方回答宋使道:“果蒙宋天子优礼,谨当遵旨!”

宋使出城报命,待了半日,未见刘继元出降消息,宋军又愤不可遏,锐意攻城。

宋太宗又出谕将士,只说是:“城陷害民,不如少待,待明日尚未出降,当即破城。”无非笼络城中士卒。

宋军乃稍微退兵。

是夕,刘继元派客省使李勋奉表请降,宋太宗厚赐李勋,另派通事舍人薛文宝,同李勋一起入城,宣诏慰谕。

翌日黎明,宋太宗幸城北,亲登城台,张乐设宴以待。

刘继元果然率文武百官出城,缟衣纱帽,待罪于台下。

宋太宗召使升台,传旨特赦,且封刘继元为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授爵彭城郡公,给赐甚厚,刘继元叩首谢恩。

刘太宗即命刘继元下台,导宋军入城,偏城上立着一位金盔金甲的大将,高声呼道:“主子降宋,我却不降,愿与宋军拼个死活。”

宋军仰首上望,那将不是别人,就是北汉节度使刘继业(杨业)。当下走报宋太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