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六回 克象阵荡平岭南 造浮桥谋定江东(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宋太祖即派画师同往,混在使臣中间,往见林仁肇,将他面目相貌,偷偷描绘而去。至李从善入觐,即将林仁肇绘像,悬挂在旁边密室,廷臣“不小心”引李从善进去观看,故意问他认识与否?

李从善惊诧道:“这是敝国的留守林仁肇,何故留画像在此?”

廷臣故意嗫嚅不肯说,半晌才道:“足下已在京供职,同是朝廷臣子,不妨直告。皇上爱林仁肇人才,特赐诏谕,令他前来,他愿遵旨来归,先奉此画像为质。”

言毕,又引导李从善往一户大宅子中,并对他道:“听闻皇上已把此宅赐与林仁肇,待他到东京,怕不是一个节度使么?”

李从善口虽答应,心下甚觉怀疑。至退归后,便派使者驰回江南,转报乃兄,究竟林仁肇有无异志?

李煜即传召林仁肇,问他曾受宋皇诏书与否?林仁肇毫不接洽,自然答称没有。

那李煜也不访明底细,便疑林仁肇有意欺蒙,当下赐林仁肇宴,暗中下毒。林仁肇饮将下去,回至私第,毒性一发,七窍流血,竟到枉死城去了。

这条反间计,也只可骗李煜兄弟,就是中等智商之人,也不至中计。

宋太祖赵匡胤听说林仁肇已死,非常欣慰,只是李从善仍留住不让回去,且令他转达意旨,召李煜入朝。李煜只令使臣入贡方物,且一再请求遣弟归国。

宋太祖仍然不允,且一再催促李煜即日入朝。

李煜佯言有疾,始终不肯入京,宋太祖乃决定发兵南下征讨。

前周朝幼主郭宗训母子,已迁居房州十余年,忽报周幼主病殁,宋太祖素服发丧,辍朝十日,上谥号为周恭帝,还葬周世宗庆陵左侧,号称顺陵。

周恭帝刚刚成年,立即去世,也不免令人怀疑。

葬事才了,又值同平章事赵普,生出种种疑案,免不得要调动相位,所以将南征事又暂时搁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原来宋太祖在平定南汉后,经常微服出宫,某晚至赵普府第中,正值吴越王钱俶寄书信给赵普,并赠有海物十瓶,放在院子里。骤闻宋太祖到来,赵普仓猝出迎,来不及将海物收藏。等到宋太祖入内,已经瞧着,当即问是何物?

赵普恰不敢虚言,据实奏对。

宋太祖道:“海物必佳,何妨一尝!”

赵普不能违旨,便取瓶启封,揭开一看,并不是什么海物,乃是灿然有光的瓜子金。看官曾阅过上文,赵普曾说人臣无私受,如何这种海物,却陈列院子里呢?这真是冤冤相凑,反将这位有胆有识的赵宰相,弄得局促不安,没奈何答谢道:“臣还未看信,实不知情。”

宋太祖叹息道:“你也不妨直受。他的来意,以为国家大事,统由你书生作主,所以格外厚赠呢。”说罢即去。

赵普匆匆送出,懊丧了好几天。后来见宋太祖优待如初,方才放心。哪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赵普派亲吏往秦、陇间,购办巨木,联成大筏,至汴梁修治府邸。亲吏趁机多办若干,在京城转卖,牟取厚利。

三司使赵玭,查得秦、陇大木,已有诏禁止私贩,赵普私下去采购,已属违旨,且贩卖牟利,更属不法,当将详情奏闻。

宋太祖大怒道:“他尚贪得无厌么?”

遂命翰林学士承旨,拟定草诏,即日驱逐赵普。亏得故相王溥,力为解救,这才停诏不发。

后因翰林学士卢多逊,与赵普未协,召对时屡次谈及赵普短处。宋太祖更增不悦,待赵普越来越疏远。

赵普乃乞请罢相,宋太祖赵匡胤下诏调赵普出外,令为河阳三城节度使。

卢多逊得擢升为参知政事。卢多逊父卢亿,曾经任职少尹,时已致仕,闻卢多逊攻讦赵普之事,不禁长叹道:“赵普是开国元勋,小子无知,轻率诋毁先辈,将来恐不能免祸。我得早死,不致亲见,还算是侥幸哩!”

既而卢亿即病殁,卢多逊守丧辞职,奉诏起复,他即入朝视事,很得宋太祖信任。

宋太祖又封三弟赵光义为晋王,四弟赵光美兼侍中,子赵德昭同平章事。

内顾无忧,乃复议及外事,仍召江南国主李煜入朝。

李煜接连奉诏,很是担心入京被留,夺他土地,因此称病推辞,秘密准备防御器械。无奈声色萦情,忧乐无常,他本立周氏为王后,嗣见王后妹秀外慧中,遂借姻戚为名,召她入宫,秘密私通。王后愤恚成疾,遽尔谢世。

后妹即入宫继任王后,凭着这天生慧质,曲意献媚,按谱征声,得杨玉环霓裳羽衣曲,日夕研摩,竟得神似,从此朝歌暮舞,惹得李煜意荡神迷,无心国事。亡国祸胎,古人说多由女色,实际上也是昏君自误。孟昶、刘鋹、李煜等,真是前腐后妓。

之前,南唐池州士子樊若水,在南唐考试进士,一再落第,遂密谋归宋。他于平常无事时,在采石江上,借钓鱼为名,暗中测量江面的宽窄,曾经从南岸系着长绳,用舟引至北岸,往还十数次,尽得江面尺寸,不失纤毫。至是闻宋廷出师,即秘密前往东京,上书陈平南策,请造浮桥济师。

宋太祖立即召见,樊若水呈上长江形势图,宋太祖仔细审视,所有江流曲折险要,均已载明。至采石矶一带,独标注上水面阔狭,非常详细,不禁大喜道:“得此详图,虏在吾目中了。”

遂命有司对樊若水专门开科举,赐进士及第,面授樊若水为右参赞大夫。

复派使者往荆、湖,造黄黑龙船数千艘,又用大船载运巨竹,自荆渚东下。

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九月。

宋太祖屡征李煜不至,遂命曹彬为西南路行营都部署,潘美为都监,曹翰为先锋,将兵十万,往伐南唐。令樊若水在曹彬军前听调。

行文至此,免不得花点笔墨,将主帅曹彬的履历再简单介绍一下。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是周世宗贵妃张氏的外甥,今年四十四岁。他为人谦恭谨慎,气质淳厚。年轻时,曾经在成德军担任牙将,成德节度使武行德对他非常赏识,指着他对左右说:“此子志向远大,不是寻常人。”

曹彬父曹芸,曾任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曹彬刚满一周岁时,父母弄来上百种玩具放在席子旁,观其所取。曹彬左手持戈,右手持俎豆,不久又取一方大印,其他的都不屑一顾,人皆异之。

周太祖郭威受禅,召曹彬归京师,安置于郭荣帐下,从镇澶州,补供奉官。

周世宗时,曹彬曾经出使吴越,见第一百二十九回。

宋灭后蜀国,曹彬担任都监,与刘光义一起率水师从归州为东路军。参见第一百三十四回。

宋太祖征北汉,再次出任都监,参见上回。

曹彬等受命后,即日陛辞,宋太祖面谕曹彬道:“前日王全斌平蜀,多杀降卒,朕时常叹恨。此次出师,江南事一概委卿,切勿暴掠生民,须要威信兼全,令自归顺,幸得入城,慎毋杀戮!设若城中困斗,亦当除暴安良,李煜一门,不应加害,卿其勿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曹彬顿首听命。宋太祖令起,拔剑授曹彬道:“副将而下,如不用命,准卿先斩后奏。卿可将此剑带去!”

曹彬受剑而退。潘美等闻到此语,无不失色,彼此相戒,各守军律,乃随曹彬出东京,南下江陵。

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十月十八日。李煜在位第十四年。

曹彬率大军自江陵府顺江而下。这时,南唐湖口屯兵,见宋军战舰到来,还以为是江上例行巡逻,准备牛酒犒师,并不曾出兵拦阻。

十月二十五日,曹彬军袭占峡口寨。宋军顺流而下,直抵池州。池州守将戈产,派出侦骑探视,方知宋军南征确凿无疑,急得手足无措,竟弃城遁去。

闰十月初五日,曹彬等驰入池州,不杀一人,再进兵铜陵,才有江南兵前来抗御。怎禁得宋军一阵驱杀,不到数刻,统已无影无踪,夺得战船两百余艘。

宋军连克芜湖、当涂,再进至石牌口,先由樊若水规造浮桥,作为试办,然后移置采石,三日即成,不差尺寸。

曹彬令潘美带领步兵,先行经由浮桥渡江,如履平地一般。

南唐采石守军,共有两万。守将为南唐马步军副都部署杨收、兵马都监孙震。二将统兵出战,被杀得大败,二人皆被宋军擒获。

当有探马报入金陵,李煜急召群臣会议,学士张洎进言道:“臣遍览古书,从没有江上造浮桥的故事,想系军中讹传,否则宋军就算来了,似这般笨伯,怕他甚么?”

李煜笑道:“我也说他是儿戏啰,不足为虑。”

话音刚落,又有探卒来报,宋军已渡过长江了。

李煜这才着急,乃派镇海节度使、同平章事郑彦华,督水军万人,都虞侯杜真,领步兵万人,同拒宋师,并面嘱道:“若宋果有浮桥,必须摧毁!你两军水陆相济,方可取胜,幸勿互相推诿!”

郑、杜两人,唯唯趋出。郑彦华带领战船,泝江鸣鼓,急趋浮桥而来。

潘美闻知他初至,选弓弩手五千人,并排站在岸上,一声鼓号,箭如飞蝗,射得来舰樯折帆摧,东歪西倒,急切无从停泊,只好倒桨退去。

未几,杜真所领的步军,从岸上驰到,潘美也不待他列阵,便杀将过去,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又将杜军杀得七零八落,向南溃散。

时已是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正月。

李煜闻败报,这才下令戒严,一面募民为兵,民献财粟者,可给官爵。可奈江南百姓,素来娇小文弱,更兼日久无事,一听当兵两字,已经胆战心惊,哪个肯前去应募?就是家中储着财粟,也宁可藏诸深窖,不愿助国,因此文告接连颁下,也无人应命。

那宋师已捣破白鹭洲,进泊新林港,并分军攻克溧水。江南统军使李雄(一作张雄),有子七人,先后战死。

曹彬亲督大军,进次秦淮。秦淮河在金陵城南,水道可直达城中,江南兵水陆数万,列阵城下,扼河防守。

潘美率兵渡河,因船只未到,各军相率裹足,临河等船。

潘美勃然道:“我提兵数万,自汴京到此,战必胜,攻必克,无论甚么险阻,我也要亲去一试,何况区区秦淮河这衣带水,难道不好徒涉么?”说毕,将马一拍,竟跃入水中,截流而渡。

各军见主将渡河,自然跟了过去。就是未曾骑马的步卒,也凫水径达对岸。南唐兵前来争锋,均被宋军杀败。

宋都虞侯李汉琼,率巨舰进入秦淮河,载着干芦苇,顺风纵火,焚毁城南水寨。水寨内南唐守卒,多半跳水溺死。

这时候,江南国主李煜,信用门下侍郎陈乔及学士张洎等计策,坚壁固守,自以为有恃无恐。至于兵士指挥,专由都指挥使皇甫继勋负责,自己毫不过问。

前线战事吃紧,江南国主李煜却在后院召集僧道,诵经念呪,专祈仙佛默佑。霓裳羽衣曲,想已听厌了。

及宋军已逼近城下,听得炮声震耳,这才出来亲自巡城,登上城楼一望,见城外俱驻着宋军,列栅为营,张旗遍野,便问守卒道:“宋军已到城下,如何不来报我?”

守卒答道:“皇甫大帅,不准入报,所以未曾上达。”

李煜不禁忿怒,即召见皇甫继勋,问他何故隐瞒军情不报?

皇甫继勋答道:“宋军强劲,无人可敌,就令臣日日报闻,徒令宫庙震惊,想陛下亦没有甚么法儿!”倒也说得爽快。

李煜拍案道:“照你说来,就使宋军入城,你也只好任他杀戮,似你这等人物,卖国误君,该当何罪!”遂喝令左右,把他拿下,付狱定罪,判处死刑。

皇甫继勋,乃是皇甫晖之子。

一面飞诏都虞侯朱令赟,令他速率上江兵入援。

朱令赟驻师湖口,有兵近十万,号称十五万。

十月,朱令赟率大军顺流而下,将焚采石浮桥。

曹彬闻知,即召来战櫂都部署王明,授他密计,命他前往采石矶防堵朱令赟,王明受计去讫。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喜欢五代十国演义请大家收藏:五代十国演义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