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昇素性残忍,闻得韩通言,气得三尸暴炸,七窍生烟,当下拔刀相向。韩通手无寸铁,怎能与敌,没奈何回身急奔。
王彦昇策马急追,紧紧的随着韩通身后。
韩通驰入家门,正想关门,不防王彦昇已一跃下马,持刀径入,手起刀落,将韩通砍翻地上,一道忠魂,奔入鬼门关,往见那周世宗,鸣冤诉屈去了。
王彦昇已杀死韩通,索性再闯将进去,把韩通一家老小,尽行杀毙,杀得一个不留,然后出来迎接赵匡胤。韩通太原人,此前曾经臣事后晋、后汉、后周三朝,这次独为周朝死节,盖因周太祖、周世宗皆是英主,令他佩服。
后晋时,韩通即从军,因作战勇敢,被提升位骑兵队长,当时还不到二十岁。辽军入侵,刘知远在太原称帝,韩通前去投奔。后来追随郭威讨伐李守贞,逐渐称为郭威的心腹爱将。
赵匡胤领着大军,从明德门入城,命将士一律归营,自己退居公署。过了片刻,军校罗彦瓌等,将范质、王溥等人,拥入署门。
赵匡胤流涕与语道:“我受周世宗厚恩,被六军胁迫至此,愧负天地,奈何奈何!”
范质等面面相觑,仓猝不敢答言。
范质等正欲答言,罗彦瓌厉声道:“我辈无主,众议立点检为天子,哪个再有异言?如或不肯从命,我的宝剑,却不肯容情。”言已,竟拔剑出鞘,挺刃相向。
吓得王溥面如土色,降阶下拜。范质不得已亦拜。赵匡胤忙下阶扶住两人,赐他分坐,与议即位事宜。
范质道:“点检既为天子,如何处置幼君?”
赵匡胤道:“太后幼主,我曾经北面臣事,已早下令军中,誓不相犯。”
赵普在旁进言道:“即请幼主法尧禅舜,他日待若虞宾,便是不负周室。”
范质等亦只好唯唯相从。
范质道:“既如此,应召集文武百官,准备禅让礼。”
赵匡胤道:“请二公替我召集,我决不忍薄待旧臣。”
遂请赵匡胤诣崇元殿,准备行禅让礼。
范质、王溥当即辞出,入朝宣召文武百官。待至中午,百官始齐集朝门,分立左右。少顷,见石守信、王审琦等,拥着一位虎背熊腰的英年天子,从容登殿。
仓猝中未得禅让诏书,偏翰林学士承旨陶谷,早已经预备好,从袖中取出一纸,递与兵部侍郎窦仪,由窦仪朗读诏书道:
天生烝民,树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禅位,三王乘时而革命,其揆一也。惟予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天命有归,咨尔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兼检校太尉赵匡胤,禀天纵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于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纳麓,东征西讨,厥绩隆焉。天地鬼神,享于有德,讴歌讼狱,归于至仁,应天顺人,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予其作宾。
於戏钦哉,畏天之命!
窦仪读诏毕,宣徽使引赵匡胤退至北面,拜受制书,随即扶赵匡胤登崇元殿,被服衮冕,即皇帝位,受文武百官朝贺。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声音,响彻殿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因赵匡胤之前领归德节度使,归德军治所在宋州,乃改国号为宋,史称宋朝,以火德王,色尚赤色,改元建隆元年,大赦天下。派出使者遍告郡国藩镇。
草草礼成,即命范质等入内,胁迁七岁幼主郭宗训及符太后,改居西宫。取消周室尊号,降封幼主为郑王。符太后改称周太后,命周宗正郭玘祀周陵庙,仍饬令岁时祭享。
可怜这二十多岁的寡妇,带着一位孤儿,如何抗拒,只落得凄凄惨惨切切,呜呜咽咽噎噎,哭着走向西宫去了。
唐虞时有此惨状否?
五代最后一个朝代----周朝,自此灭亡。从此,我们称之为后周。
总计后周朝只有九年,勉强算作十年,时间虽不长,却是五代中唯一得传三代的王朝,其他梁唐晋汉四朝,皆只传两代即亡。
未几,又徙后周郑王郭宗训至房州,十二年后病殁,年止一十九岁,赵匡胤追谥他为后周恭帝。后周太后符氏,随后也病殁于房州。
之前,五代中的后梁朝,三位皇帝,全部非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率为百分之一百;
后唐朝,四位皇帝,三位非正常死亡,其中包括开国皇帝李存勖,非正常死亡率为百分之七十五;
后晋朝与后汉朝,各两位皇帝,开国皇帝皆得以善终,第二代皇帝仍然全部非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率下降到百分之五十;
后周朝,三位皇帝,全部得以善终。就算郭宗训的死亡有可疑之处,三位皇帝,两位善终,非正常死亡率也只有百分之二十五,为五代最低。
周宰相范质,依前守司徒兼侍中,同平章事;
王溥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魏仁浦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奖赏佐命元勋(凶):
赵普为枢密直学士,同平章事;
慕容延钊为殿前都点检、同中书门下二品,仍兼镇宁(澶州)节度使;
韩令坤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天平节度使,遥兼同平章事;
高怀德为殿前副都点检、义成(滑州)节度使;
王审琦为殿前都指挥使、泰宁(兖州)节度使;
石守信为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归德(宋州)节度使;
皇弟赵匡义为殿前都虞侯,改名赵光义;
张令铎为侍卫马步军都虞候、镇安(陈州)节度使;
一班攀龙附凤的人员,一并进爵加禄,不可俱述。
所有内外官吏,均加官进爵有差。
追赠韩通为中书令,饬有司厚礼收葬。并拟加王彦昇罪状,经百官代为乞恩,方得宥免。
从此,方面大耳的赵匡胤,遂开宋朝三百二十年天下,安安稳稳的做了宋朝第一代祖宗,史称为宋太祖,时年三十四岁。
宋太祖既登大位,追崇祖考,用兵部尚书张昭言,立四亲庙。
尊高祖赵眺为僖祖文献皇帝;
曾祖赵珽为顺祖惠元皇帝;
祖赵敬为翼祖简恭皇帝;
妣皆为皇后;
父赵弘殷为宣祖昭武皇帝。
每岁五享,朔望荐食荐新,三年一祫,五年一禘。
后人有诗叹道:
周祚已移宋鼎新,首阳不食是何人?片言未合忙投拜,可惜韩通致杀身。
说也奇怪,那辽、汉合寇的事情,竟再无人提起。五代史、宋史皆不曾提及,辽史也未见记载。
华山隐士陈抟,闻宋太祖受禅,欣然说道:“天下从此太平了!”后来果如陈抟所言。
相传唐李淳风作推背图,曾留有谶诗一首云:
此子生身在冀州,开口张弓立左猷。自然穆穆乾坤上,敢将火镜向心头。
近见推背图中,此诗移置后文,据说被宋太祖将图文互易,眩乱人目,故不依原次序。
赵匡胤父子,生长涿郡,地属古冀州;开口张弓,就是一个弘字,穆穆乾坤,就是得有天下,宋祖定国运,以火德王,所以称作火镜。
还有梁宝志铜牌记,亦有“开口张弓左右边,子子孙孙万万年”二语。
南唐帝李璟,因此给长子起名为李弘冀;吴越王钱元瓘、南汉帝刘?亦以弘字为诸子命名,统统想符应图谶,哪知却应在赵弘殷身上,这真是出人意料了。
尊母杜氏为皇太后。杜太后御殿受朝,宋太祖下拜,群臣皆行朝贺礼,杜太后却并无喜色,反而满面愁容。
左右进言道:“臣闻母以子贵,今子为天子,太后反有忧色,究为何事?”
杜太后道:“先圣有言:为君难。天子置身万民之上,果能制治得宜,原可享受尊荣,倘或失道,恐将来欲做一匹夫,尚不可得,你等道可忧不可忧么?”
杜太后又秘密对宋太祖道:“唐朝以后,梁唐晋汉四朝,皆二世而亡。周朝太祖、世宗十分英雄,也只传三代,你可要小心行事呢!”
宋太祖闻言再拜道:“谨遵慈训,不敢有违!”
既退殿,宋太祖又复临朝,拟册立夫人王氏为皇后。
宋太祖元配贺氏,生一子二女,子名德昭,显德五年病殁;嗣聘彰德(相州)节度使王饶女为继室,周世宗曾赐给冠帔,封琅邪郡夫人,至是册立王氏为后,免不得又有一番典仪,这且毋庸细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宋太祖嗣位初年,中原周边尚有四国,就是北汉、南唐、南汉、后蜀。
另外南方还有三镇割据,一是吴越,一是荆南,一是湖南。
却说宋太祖有两个妹妹,一已夭逝,追封为陈国长公主;一曾出嫁米福德,米福德不幸去世,公主竟然做了寡妇,宋太祖封她为燕国长公主。
燕国长公主韶年守孀,寂寞兰闺,时增伤感,对着春花秋月,尤觉悲从中来。自从宋太祖为帝,及尊母册后诸典仪,陆续举行,阖宫统是欢声笑语,独公主勉强入贺,整日里蹙着双眉,很难见到她有开心的时候。
宋太祖同胞情笃,瞧着这般情形,自然格外怜悯。
可巧殿前副点检兼义成(滑州)节度使高怀德,正好丧妻,他遂想出一个移花接木的法儿,玉成两美。
这高怀德系真定郡人,就是白马高思继的孙子。父名高行周,曾任周天平节度使。高怀德生长将门,素有膂力,且生得一副好身材,虎臂猿腰,豹头燕颔,此时正在壮年,雄性荷尔蒙爆棚,理应速续良缘。
宋太祖遂与杜太后商议,拟将燕国长公主,嫁给高怀德。
杜太后迟疑道:“这事恐未便做得。”
高太祖道:“我妹尚在妙龄,怎忍令她长守空闺,终身抱恨?”
杜太后道:“我且问明女儿,再作计较。”
宋太祖退出,杜太后即召入公主,与她密谈。公主听到再嫁二字,不禁两颊微微泛红,春心已动,俯首不语。
杜太后道,“为母的也不便教你变节,但你兄长恰可怜你寂寂寡欢,是以设此一法。”
公主恰支吾对付道:“我兄长贵为天子,无论宫廷内外,均应遵他命令,女儿怎好违抗?”说到“违”字,脸上的桃花,愈现愈红,自觉不好意思,即拜别出室去了。
原来高怀德入直殿廷,公主曾窥他仪表过人,暗中叹羡,今承母兄旨意,欲与他结为夫妇,真是意外遭逢,三生有幸,也顾不得甚么节操了。
其实,节操这东西,都是统治者、士大夫搞出来约束普通老百姓的。他们自己是不信这些东西的。
宋太祖闻妹妹已有允意,即谕意赵普、窦仪,令他们客串媒婆。两人欣然领命,即与高怀德面商。高怀德也曾经见过公主,姿色很是可人,况又是天子胞妹,娶为继室,就是现成的皇亲国戚,乐得满口应允,毫不支吾。
赵普、窦仪得喝媒酒,如何不喜,即去复旨。当令太史择定吉日,行合婚礼,并赐第兴宁坊。
届期这一日,高府备了全副仪仗,拥着凤舆,高怀德盛服乘马亲自迎亲。一路吹吹打打,到了宫门,高怀德下马而入。司礼官引就甥馆,当有诏书颁下,特拜为驸马都尉。
高怀德北面叩谢,卤簿使整备送亲仪仗,陈列宫中。司礼官再引高怀德出馆,至内东门外,鞠躬西向,令随员执雁敬呈,司礼官奉雁以进,至奠雁礼成,笙簧叠韵,琴瑟谐声,但见这位燕国长公主,装束与天仙相似,由宫娥彩女等簇拥出来,缓步登舆。
高怀德再拜,拜毕,司礼官即导出宫门,看高怀德上马,才行退去。高怀德回至本第,下马恭候,待凤舆到来,向舆一揖,至公主下舆,乃三揖引入,升阶登堂。公主东向,怀德西向,行相见礼。既而彼此易位,行交拜礼。礼成,导入寝室,洞房合卺,一一如仪。
是时文武百官,相率前来祝贺,筵席丰盛,雅乐铿锵,说不尽的奢华,道不完的热闹,一片歌舞升平。高怀德出房陪宾,等到酒阑席散,方才归寝。
公主已易浅妆,和颜相迎,彼此在灯下窥视,一个是沉鱼落雁,如仙子下凡;一个是高大威猛,似金刚在世。大家都是过来人,高怀德当即将公主熊抱进入帏帐,同圆好梦。这一夜的枕席风光,比那第一次婚嫁时,更添几倍滋味。
此次省略一万字。
从此情天补恨,缺月重圆,正好是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了。
哪知断弦方续,鼙鼓复兴,一道诏书,传入高第,竟令高怀德一同去讨李筠(李荣),即日出师。
燕国长公主又不免有陌头春色之感。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喜欢五代十国演义请大家收藏:五代十国演义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