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为周广顺三年,共有953年,二月十三日。
郭威对冯道诸人道:“王峻是朕患难弟兄,朕每次对他刻意包容。偏他欺朕太甚,甚至要尽逐大臣,翦朕羽翼。朕只有一个儿子,也被他猜忌,百计阻挠,不让入京。似此目无君上,何人能忍?朕亦顾不得许多了!”
冯道等略为劝解,请免死贬官,乃将王峻释出,降为商州司马,勒令即日就道。
王峻形神沮丧,狼狈出都,行至商州,忧愤成疾,不久病死。
后人有诗讥王峻道:
难得功臣保始终,鸟飞已尽好藏弓;如何恃宠成骄态,坐使勋名一旦空!
颜衎、陈观,坐王峻一党,同时贬官。
六月,横海(沧州)军奏报说:“辽国知卢台军事范阳人张藏英归降。”
后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时,当时宰相冯道、李愚,请李嗣源命判国子监田敏:整理《九经》,加以删改校正,刻版印刷贩卖,李嗣源批准,开始实施,直到现在,历时二十二年,终于完成刻版,呈献朝廷,开始印刷《九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南唐国大旱成灾,井水泉水,全都干涸,淮河水位降低,赤脚就可以蹚过,饥饿的农民前后相继,蜂拥到淮河北岸周朝境内,南唐濠、寿等州出动边军阻截,农民们与南唐士卒一面格斗,一面北上。
郭威接到报告,说:“两国的人都是中国人,应准许买米的难民过淮河买米。”
南唐政府遂建筑仓库,大量买米运回供应军队。
郭威下诏:“南唐农民自己背米,或用牲口驮米的,不加禁止,但如果是车船运载,不准卖给他们。”
却说邺都留守王殷,与王峻共同辅佐周太祖,同时立下大功。王峻既得罪,王殷亦不安。
之前王殷出任邺都留守、天雄(邺都)节度使,仍领亲军,连侍卫司也迁往邺都。王殷又兼同平章事职衔,自黄河以北,军政皆受王殷节制。
王殷为人贪财暴敛,民皆怨之。
周太祖曾经派使者告诫王殷道:“朕起自邺都,邺都仓库储蓄,足够数年开支,你只需照数额征税,上供朝廷,已足够国用,万不可额外搜刮,取怨人民!”
王殷不以为然,苛敛如故。且对所属河北戍兵,往往任意更调,毫不奏闻,周太祖很是介意。
广顺三年,公元953年,九月。
郭威诞日,号永寿节,王殷表请入朝庆寿,周太祖疑王殷有异志,不准入朝。
今年年初黄河决口,至九月,才由义成(滑州)节度使白重赞率军堵住。不久,黄河又在灵河、鱼池、酸枣、阳武、常乐驿、河阴、六明、原武等八个地方决口。
今年南唐大旱,周朝境内却连续暴雨。东自青、徐,西到丹、慈,北自贝、镇,南到安、复,处处大水成灾。
自入秋以来,周太祖郭威逐渐半身不遂,行动困难,司天监建议祭天。
此前,祭天大典都在洛阳举行。郭威希望就近到开封南郊祭天,于是,依照洛阳规格标准,在京城开封四郊,兴筑各种祭坛,又兴建皇家祖庙。派宰相冯道前往洛阳,迎接皇家祖庙的牌位及农神牌位。
十二月一日,冯道运送皇家祖先牌位返回大梁,郭威亲自到西郊迎接,送到皇家祖庙,一起接受祭祀。
十二月十九日,王殷擅自进京,麾下带着许多骑士,出入拥卫,显赫异常。郭威不准王殷回任,留他当京师内外巡检。
王殷不知处境危险,仍不知道收敛,每天出入,随从及卫士经常有好几百人,王殷又请求朝廷发给铠甲武器,以备巡逻时使用。
郭威感到为难。这时候,郭威身体有病,又要举行祭天大典,得此消息,心中很是惊疑。
成德(镇州)节度使何福进,一向厌恶王殷,乃进京朝见,暗中把王殷罪状秘密奏报郭威,郭威因此越发怀疑。
遂抱病御滋德殿,召王殷入见。
王殷刚上殿阶,周太祖即命侍卫出殿,将王殷拿下,责他擅离职守,罪在不赦。一篇诏敕,把王殷生平官爵,尽行削夺,长流登州。
王殷刚刚东去,郭威再颁诏,令将吏追至半途,说他有意谋叛,打算等到祭天时作乱,可就地正法。
王殷无从辩诬,只好伸颈就戮,一道冤魂,投入冥府,与前时病死的王峻,再做阴间朋友去了。
功臣之不得其死,半由主忌,半由自取。
周太祖既杀死二王,方免无忧,当命皇子晋王郭荣(柴荣)判内外兵马事。
撤销邺都,仍称魏州大名府,设天雄军不变,调天平(郓州)节度使符彦卿为天雄(邺都)节度使,加封卫王。
徙成德(镇州)节度使何福进镇天平军,加同平章事。
成德(镇州)节度使一缺,命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曹威)出任。
此外亦各有迁调,不可殚述。
只是周太祖病体,始终未完全痊愈。
何福进不久病故,享年六十六岁,追赠中书令。
残冬已届,郭威勉强支持,亲自祭拜太庙,自斋宫乘步辇至庙廷,才走下步辇,由近臣扶掖升阶,才祭拜一室,已是痰喘交作,不能行礼。
只得命晋王郭荣(柴荣)恭代,自己仍退居斋宫。夜间痰喘越来越严重,险些儿谢世归天,幸经良医调治,始得重生。
越日就是广顺四年,公元954年,元旦。
周太祖又复强起,亲至南郊,大祀圜丘。自觉身体疲乏,未能叩拜,只好仰瞻申敬,草草成礼,礼毕还宫,御明德楼,受百官朝贺,宣制大赦,改广顺四年为显德元年。
内外文武百官,加恩厚赏,各官员命妇也一起得到封赏,毋庸细叙。
周太祖经此一番劳动,病情更加严重,停止诸司进奏,遇有大事,由晋王郭荣入禀进止,然后宣行。
晋王郭荣总握内外兵柄,每日在府中办事,人心少安。
忽有镇宁(澶州)军牙将曹翰,入东京见郭荣(柴荣),拜谒已毕,即对郭荣密语道:“大王身为国家储君,当思孝养。今主上患病在床,大王不入宫内侍奉医药,整天在外办事,如何安慰天下仰望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郭荣(柴荣)不禁大悟,便留曹翰居府,代决政务,自己入侍禁中,朝夕侍奉。
周太祖谕郭荣道:“朕若不起,你速治山陵,毋令灵柩久留殿内。陵所务从俭素,不得劳役百姓,不得多用工匠,勿置下宫,不要守陵宫人,并不必用石人石兽,但用纸衣为殓,瓦棺为椁,入窆后,可募近陵人民三十户,豁免征徭,令他守视。陵前只立一石,镌刻数语,可云周天子平生好俭,遗令用纸衣瓦棺。嗣主不敢有违,如此说法,便足了事。你若违我遗言,我死有知,必不保佑你!”
郭荣(柴荣)含糊应命。
周太祖见他怀疑,又申诫道:“从前我西征时,见唐朝十八帝陵,统统遭到发掘,这都因为他们多藏金玉,因此引起盗墓贼的贪心。你平时读史,应知汉文帝素好节俭,葬在霸陵原,至今完好如旧。每年寒食,可差人祭扫,如没人差去,遥祭亦可。并饬在河府、魏府间,各葬一副剑甲,澶州葬通天冠绛纱袍,东京葬平天冠衮龙袍,千万千万,勿忘遗言!”
郭荣(柴荣)乃唯唯受教。
时为周太祖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十七日。
周太祖又命郭荣(柴荣)传敕:
中书令冯道,加封太师;
司徒窦贞固进封汧国公;
司空苏禹珪进封莒国公;
同平章事李谷加尚书右仆射,兼集贤殿大学士;
同平章事范质加尚书左仆射,兼修国史;
升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王溥升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镇宁(澶州)节度使郑仁诲升为枢密使,兼同平章事;
枢密承旨魏仁浦升为枢密副使;
原枢密副使王仁镐调任永兴(长安)节度使;
龙捷左厢指挥使樊爱能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虎捷左厢指挥使何徽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且加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为武信军节度使,检校太保,仍典禁军。武信军时属后蜀国,这个节度使只是个虚名。
李重进母系周太祖胞姊,曾封福庆长公主,周太祖以李重进是自己亲外甥,所以用为亲将。
及周太祖大渐,特召李重进入内,嘱受顾命。且令他向郭荣下拜,示定君臣名分,李重进含泪一一遵旨。
周太祖郭威叹息道:“朕观当世文才,无过范质、王溥,今两人并相,我死无遗恨了!”
是夕,周太祖郭威驾崩于滋德殿,寿五十一岁。在位三年零一个月,历史上算作四年。
晋王郭荣(柴荣)秘不发丧,越三日已经大殓,迁灵柩至万岁殿,乃召集文武百官,颁宣遗制,令晋王郭荣(柴荣)即皇帝位。
文武百官奉敕,遂奉郭荣即位于郭威柩前,是为周世宗,时年三十四岁,正当壮年。
是岁自正月初一日起,天色屡昏,日月多晕,及郭荣(柴荣)即位,忽然晴朗,天日为开,中外相率称奇。
周世宗郭荣(柴荣)居丧数日,由宰臣冯道等,表请听政,三疏乃允,见群臣于万岁殿东庑下,始亲莅事。
命太常卿田敏为先帝拟谥,田敏上尊谥为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周太祖。
昭义(潞州)节度使李筠,忽报称北汉伪帝刘崇,与辽将杨衮,趁我国丧乱,率兵数万,自团柏谷入寇潞州。
李筠就是李荣,为避周世宗郭荣讳,特改名为李筠。他在后晋时担任禁军六军之一的控鹤军指挥使,曾经奉张彦泽命看管石重贵,见第一百零七回;又与何福进一起在恒州发动汉军起义,赶走耶律麻答,参见第一百一十一回。当时功劳主要算在白再荣的头上。后来,过了一年,才被升为博州刺史。后来追随郭威,与郭崇威一起击败慕容彦超,见第一百一十七回。
周世宗郭荣(柴荣)刚刚登基,即闻辽汉联合入寇,恰也有些心惊。幸亏他天姿英武,不以为忧,反而有点兴奋,即召群臣会议,打算御驾亲征。
冯道等以为未可,都说刘崇自晋州奔还,势弱气夺,未必即能再振。现恐由潞州谣传,李筠(李荣)未战先怯,听风便是雨,徒然令圣上担忧。陛下初承大统,人心未定,先帝山陵,方才启工,不应轻率出征。就算刘崇辽国真的入寇,只要命大将率军出御,便足制敌云云。
周世宗郭荣(柴荣)摇首道:“刘崇幸我大丧,闻我新立,自谓良好机会,可以入伺中原。目下潞州告急,李筠(李荣)乃是勇将,必非虚语,我若亲自出征,庶几先声夺人,免致轻觑!”
冯道等一再劝谏。
周世宗郭荣(柴荣)又道:“从前唐太宗创业,屡次亲征,朕岂怕河东刘崇么?”
冯道独答道:“陛下未可便学唐太宗。”
周世宗郭荣(柴荣)奋然道:“刘崇众至数万,统是乌合,如遇王师,可比泰山压卵,必胜无疑。”
冯道又道:“陛下试平心自问,果能作得泰山否?”
冯道历事五朝十帝,此前未闻献议,此次硬加谏阻,可能是真心喜欢周世宗,怕他吃亏,因此泼他冷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周世宗郭荣(柴荣)却不领情,拂袖起座,返身入内。
次日颁出诏敕,分发各道,令他招募勇士,送入阙下。各道节度使得旨,陆续送来壮丁,周世宗命编入禁卫军,逐日操练,准备御驾亲征。
不久再次接得潞州急报。但见纸上写着:
昭义军节度使臣李筠,万急上言,河东叛寇刘崇,幸祸伐丧,结连契丹入寇。臣出守太平驿,遣步将穆令均前往迎击,被贼将张元徽用埋伏计,诱杀令均,士卒丧亡逾千。寇焰愈张,兵逼驿舍,臣不得已回城固守,效死勿去,谨待援师。臣措置乖方,自取丧师之罪,乞付有司议谴!谨昧死上闻,翘切待命!
周世宗郭荣(柴荣)得了此报,也不想再与冯道等商议,只召见王溥、王朴两人,入议亲征事宜。
王溥与王朴赞成亲征,奏请先调各道兵马,会集潞州,然后车驾启行。
周世宗乃诏国丈、天雄(魏州)节度使符彦卿,自磁州进兵赴潞州,击敌后路,以镇宁(澶州)节度使郭崇(郭崇威)为副;
护国(河中)节度使王彦超,自晋州进兵赴潞州,击敌东面,以保义(陕州)节度使韩通为副;
又命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义成(滑州)节度使白重赞,郑州防御使史彦超,前耀州团练使符彦能等,引兵先赴泽州,以宣徽使向训为监军。
一面令冯道恭奉梓宫,往赴山陵,留枢密使郑仁诲居守京师。
三月十一日,周世宗郭荣(柴荣)第一次御驾亲征,自东京汴梁出发。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喜欢五代十国演义请大家收藏:五代十国演义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