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里回市里的路上,司机车开得飞快。
窗外的雨声淅沥沥的。
他喜欢下雨,这会让他心里感觉,非常的宁静清爽。
但今天,他觉得外面的雨非常烦心,让人心神不定。
张书记靠在车后座上闭目养神。
心里似乎还有隐隐约约的听到爆炸声。
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他在江城市检察系统,破获过无数的大案要案。
颇有威望,颇有能力。
可以说是一个两袖清风,铁面无私的人物。
这曾是他内心,引以为傲的骄傲!
检察院的领导,只有坐得端,行得正,才能震慑其他的领导干部。
他对自己一直要求很严格,再干个几年,就可以光荣的退休了。
他可不想做个晚节不保,让人唾骂的千古罪人!
周书记的一番话,似警钟在耳边嗡嗡直响,震耳欲聋。
看他的眼神,听他的警告,都感觉眼中有眼,话中有话......
他心里有种深深的担忧和恐惧。
他觉得自己悄悄的变了,而这种无形的变化,来自他的儿子,张小年。
领导干部的子女和直系亲属,是严禁经商的.
这是党的纪律,政府三令五申,没有人可以违背法律。
目的就是要防止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暗地里利益输送,贪污腐化。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但往往喜欢耍小聪明。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古代早已有之,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意思都一样。
他倒不担心自己。
自己唯一的爱好是,收集一些古玩字画,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不会有什么把柄让人抓住。
他担心的是儿子张小年,他和魏公子,刘公子天天混在一起,整天不知忙些什么。
他和儿子的关系很僵硬,是因为她母亲去世了,他又找了后妈。
儿子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几乎没有什么话说,也从来不在家里住。
他们回国的时候,他们三家一起,给孩子接风洗尘。
孩子们信誓旦旦的说,回国创业的“三不原则”。
这些话让自己,魏局长,刘市长很欣慰,交口称赞,孩子们懂事,顾全大局。
刚开始遵守得很好,默默无闻,低调无声。
几年过去了,估计他们早把这些原则,忘得一干二净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他们在江城,混得风生水起,外面疯传,江城市已经是“太子党”的天下。
这种传闻,不可避免的传到他耳朵里。
魏公子成了公安局的地下“组织部长”,刘公子在地产投资上风头正劲。
而自己的儿子,利用公检法系统,对大量国有不良资产的改制拍卖处理,赚得盆满钵满。
他和魏局长,刘市长一样,将信将疑。
有时偶尔见面,他问儿子,有没有这事?
他爱搭不理,说这些事,纯属子虚乌有,没影子的事。
自己的事情,正正当当,不需要你管!
张书记顿感心里有点悲哀,有点失落。
在江城,他可以管大大小小的干部,却管不了儿子。
他暗地里在工商局查过,确实,工商局里的登记资料里,没有孩子们任何的信息。
他宁愿相信他们说的话都是真的!
他安慰自己,他们即便偷偷的做生意,自己从未插手打过招呼。
但他想,这一切,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