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技发展缓慢的原因很简单,官方不重视,导致科技人员无法从中获利。
人都是趋利性的动物,没有利益单靠兴趣是长久不了的,兴趣过了肯定要为生活奔波。
就像明清考八股,读书人的精力全投入到了八股之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才是奋斗的终极目标。
你把八股换成科技再试试,估计不到百年就能登月上天。
大唐乃至以前的读书人虽不考八股,但他们读书的目的是做官,是彻底与底层百姓割裂开来,变成尊贵的统治阶层,因此怎么可能俯下身子去研究那些奇技淫巧,躲避还来不及呢。
《政论》的作者崔寔和《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倒是真心研究过农事,可惜不得重用,着作也不被重视,只能落在库房里生灰。
至于后世读书人,都是读《论语》学之乎者也的,谁看《齐民要术》啊。
李二倒是知道这两本书,但同样没读过,原因很简单,他又不种地。
闻言说道:“朕回去定要将这两本书翻出来好好研读一番,处默你继续说。”
程处默说道:“还是那句话,农业才是一切的基础,农业搞不上来,臣的设想根本没法展开。”
“发展农业其实不难,但要从多个方面着手,第一就是推广和研发新式农具,耧车曲辕犁大唐有但百姓没有,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两样东西分到每户百姓手中。”
“臣建议将推广新农具与地方官的政绩挂钩,给地方官加点担子提供点动力。”
李二思忖道:“有道理,回头朕就跟房相杜相商议下此事,第二呢?”
程处默说道:“第二大力推广《齐民要术》中的轮作套种之法,加快耕种效率的同时提高亩产产量,这个同样要与地方官的政绩挂钩,否则他们没动力。”
“第三在司农寺成立一个研发部门,继续研究新的农具,培育新的粮种,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粮食产量,这事单靠民间努力或者少部分人的兴趣根本不行,官方必须重视起来。”
“第四就涉及到分配政策了,隋末战乱死伤无数,大唐现在地多人少,怎么合理分配,让百姓耕种垦荒才是重点。”
“不知陛下有没有发现,很多地方都有长草的荒地,看着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可就是没人种,知道为什么吗?”
程处默说的东西虽然不怎么高深却直切要害,因此很容易让人带入其中。
李二陛下已经彻底被带了节奏,闻言下意识的问道:“为什么?”
程处默叹道:“荒地无人耕,一耕有人争,贸然开垦荒地非但捞不到好处还可能惹上官司甚至丢掉性命,换你你耕不?”
李二:“……”
傻子才耕,躺平不好吗?
程处默继续道:“土地撂荒最终损失的还是大唐,大面积撂荒的话大唐税收怎么办?”
李二愤慨的骂道:“你说的没错,回头让房相拿个方案上来。”
这是小问题,只要发现就能解决,要相信房玄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