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十说:“妈妈,你老了许多。”
妈妈说:“岁月不饶人!”
父亲王治山看到儿子回来了,妈妈正和儿子热乎,他不无嫉妒感慨地说:“儿子与娘的热度比父亲高,感情更深些。”
王学十脱开妈妈,拉住父亲的手:“爹,这么多年辛苦了,这一年多脸上皱纹更深了,特别是两侧的法令纹又深又长,这一年是苦了。”
父亲说:“你姐分家后,帮助你姐家还十年前的贷款,她们借房子住,又出力又出钱帮她盖房。你哥的婚定了,可左也不结、右也不结。你两个兄弟读书负担不轻,书也读不好,难啊!人老了,不值钱了。”
王学十说:“不说那些了,这是我从千里之外带来的茶叶,土特产品,你们尝尝。”
亲朋好友听说王学十当兵探家回来,晚上热闹起来。母亲炒了许多瓜子,将王学十带来的土物产分给大家吃。这种热闹,在父母心中,比过春节还热闹。
王学十将部队生活讲给大家听,把最重要的九华山那次奇遇,讲给父亲听。然后将那个师傅给他的那个金色布包拿给父亲,说这是家历,这张地图有个秘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王学十希望明天早上就去药灵寺找那个被埋藏半个世纪的秘密。第二天一早,王学十和父亲乘车走了一百多公里,然后步行到达药灵山脚下,找到一户认识的人家住下,说是上山采药。因为这座山很高,早上八点爬,五个小时才能到得了山顶的药灵寺,日落能回到山脚下。天刚蒙蒙亮,王学十和父亲就出发,他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杂草丛生的小道往上爬,山势险峻,爬起来很吃力,看样子这条路很少有人走。虽然是晴天,天上一会儿有一堆洁白棉花样的云从山巅飘过,不会儿,又笼罩着一层灰蒙蒙的云,洒下点点细雨。山巅的风明显比山下大得多,那时正值多风的春季,偶尔来一阵大风,人走着,站不稳,气温也变冷。药灵寺曾多年失修,尤其在文革破四旧时遭到严重破坏,现已变成断墙残壁,无人驻守。王学十拿出地图对照,寺庙后山三百米处有数十堆起誓石,他们向起誓石走去,那才是山的最高处。极目四望,方圆百里山峦是一抹黛色,跌宕起伏婉蜒曲折的,如同一条巨大的青龙。
按照地图标示,在东方的青龙位,一棵吐着绿色的有几百年栎树边是一堆比人高的石堆,这就是人们说的起誓石。王学十判断,就是这个石堆下藏着先祖留下的遗笈。王学十与父亲用铁锹铁铲将石头一个个撬开,用手搬走,约一个小时,移开所有石头及泥土,在底部,发现木炭,取去木炭,有一块如桌子般大小的扁扁的石头盖着,掀开后,一只完整的箱子露出来,“十”样的两根木头在箱子上支撑着,“这两根十字架样的木头是做什么用的?”王学十问。
王治山说:“它的接头处都垫在石头上,上面盖着石板,应该是保护箱子,防止石头压坏箱子,周围的木炭是保护与防潮。”
王学十用铁铲撬开箱木盖,里面的棉纸古书展现在眼前,保存十分完好,王学十把那些珍贵的古籍小心翼翼大概看看,又放在里面。两个人将石堆重新垒起来,匆匆忙忙离开药灵寺。天黑才走下山,在三二0国道拦下一辆夜班车赶回到占山县,他们像盗墓贼似的,不敢住店,连夜赶路,靠脚走,天快亮时在才赶到飞燕村。疲劳过度的他们倒床就呼呼大睡。
王学十花了十天的时间,认真细致研究那些《风水秘笈》和《行德堂中医秘方》、《中医世家史》《飞针走穴》《推背图》《针炙要略》,王学十最关心的是书中的“无影针”“迷魂散”“咳王”“小黑药(打不死)”“白虎散”的功法与配方。他抄录一本小册子,准备带回部队,最后被父亲阻止了。让王学十只能记在心里,不准形成文字。
喜欢你呀就缺一味药请大家收藏:你呀就缺一味药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