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23章 友谊商店(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看着两人进了酒店,徐清清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坐公交回到自己家,也准备躺下好好休息一番。

中午的时候徐家人都在食堂吃饭,所以这会家里只有徐清清一个人,倒也方便了她。

把带回来的东坡肉放到厨房,打算等晚上家里人回来了吃。

现在天气又冷,放一下午也不会坏掉。

友谊商店——

供销社和百货大楼卖的都是市面上都需要的产品,只不过供销社的副食品站还会售卖油盐酱醋茶等,烟火气比较重。

而百货大楼里面的商品种类比起供销社种类更加齐全,也更加偏向于百姓们的生活用品,当然价格相对应的也要贵一些。

这时候的百货大楼不仅为人们提供日用生活所需的必需品,同时还肩负着稳定物价、保证供给等职能。

一进到友谊商店,徐清清顿时觉得自己借这两个人进来的选择实在是太对了。

因为友谊商店有着服务外宾的职责。这项职能让友谊商店变得十分特殊。

说它“特殊”,首先是因为商店最初只对外宾开放;其次,它卖的东西是市面上见不到的,很多商品在当时属于“特供”。

如特别稀缺的海市梅林的罐头、津市起士林的西点、苏市的双面绣、杭市的织锦、京市雪莲的羊绒衫等。

当然也有稍微大众一些的,例如国人热衷的自行车、手表……

而进口家电和威士忌、万宝路等,更是这里的专卖。

当现在的友谊商店还有这样一个口号:“市面上有的商品,我们这里要最好;市面上缺的商品,我们必须有;外国时兴的,我们也得有!”

友谊商店里面的装潢是比较偏向于后世那种玻璃式的装潢,进去之后就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四面大大的窗户让里面的光线无比清晰,货架排列的整整齐齐,上面的东西也摆放的整整齐齐,一眼望过去就知道这里打理的极好。

不同于百货大楼里面很多少有人买的货物上面布满灰尘,这里的每一样物品都擦得干干净净,看不到一丝灰尘。

售货员们穿的也是同一类型的服装,而且年龄都比较年轻,看样子不会超过三十五岁。

徐清清算了一下时间,等到十五年后,自己肯定也不会在这里干了。

依据后世的眼光,加上这个猪站在风口上都能被吹起来的年代,不说做生意富可敌国,但小富即安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到时候再选几个好的投资,就可以一直躺着收钱了。

尤其是到了八九十年代,既然已经来了,那风靡全国的房地产怎么能不横插一脚呢?

做一个开开心心的包租婆不好么?

尤其是她印象中,九十年代下岗大热潮,友谊商店最后好像也没有挺过来。

因为各种产业相继复苏,华国的经济更是发生了飞跃式的增长,友谊商店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被淘汰了。

其实也不完全说是淘汰,只是最后由专门的服务外宾变成了服务大众,和一般的百货商店没什么区别。

当然有些地方的友谊商店并未淘汰,而是改革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