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赵桂熠先打开了这份计划书,拖着肯定是要拖着的,但是也要有理由的。
像这样的事情一般在三天内给予答复,那么就要做到一视同仁。
无论这件事情好与坏,都要在三天之内给答复。
赵桂熠仔仔细细的,查看了这一封计划书,的确,如果这是一封普通的计划书,确实,做的很完美。
观世音到底只是观(重读)世音,先天神圣永远不懂凡间的烟火。
懂得权衡各大神明之间的关系,却不懂得给着凡间国家一点好处。
一个凡间发展十年的国家,怎么可能比得过那些,发展了无数纪元的大势力?
他们随便从手里落下一点儿,就足够这个王朝消化好几年的。
求人自然也要有个求人的态度,虽然尖端战力不如你,但是现在你是有求于我,自然就要给我足够的好处。
这封报告书上什么都写了,对于华夏的好处,或者直接间接的给予,观世音是一点儿都没有提。
赵桂熠现在非常头疼,这其中的事情到底应该怎么和祂讲?
又不是吃个桃桃,好凉凉,几个蟠桃而已,这么大的计划,怎么可能轻易放过你?
至于那个尼姑到底是谁?拿脚指头想想都应该能猜出来了。
自然是西行计划的总负责人,观世音菩萨啊!
赵桂熠是从后世穿越的,自然知道其中大部分的内幕,但是却不能直白的说出来。
一旦说出来,就会有不必要的变数产生,不知道这些内容,怎么可能看出祂是谁?
赵桂熠至少在明面儿上,排斥佛道儒三家,这些东西在马,列,毛的理论之前,确实是非常不错的。
但是现在嘛,只能说是鸡肋中的鸡肋。
也正因为如此,赵桂熠也不能用眼熟的借口看穿祂,变化术?对方都没有变化外形,哪来的变化术?
既然不能看穿,那就得走正常渠道,跟祂表明自己的诉求。
于是,赵桂熠在其批复的位置写上了几行字: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
“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
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
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
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虽然主体官方文案都用的是白话文,但是考虑到观世音可能对此并不习惯,于是在批文那里,还是用的文言文。
赵桂熠想了想,又在外边继续补充到:
计划书很好,如果你愿意,我可以给你推荐几个写计划书的职位。
佛教讲究六根清净,因果轮回,这样一来就会很多事情漠不关心,社会体系也就无法构建,久而久之必会成为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