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婉梅一锤定音:“行,就照齐婶子说的这样办!做臊子面!”
说干就干!
第二天,宋栖和宋梁一起去村口的石磨上磨出了几袋面粉回来。
榆林县的农户大多种植小麦,所以人们都以面食为主。
在县城里住的时候,宋家人只需拿家里的小麦到专门的磨坊就行,磨坊的伙计会把小麦给磨成面粉,用细箩儿筛出来,分成细白面、二面、麸皮。
细白面自然得留着逢年过节和家里来客人时才吃,平日里就吃二面,麸皮除非是灾荒年,一般时候人们都是不吃的,但这东西可以酿醋、喂鸡鸭,也并不浪费。
像宋家这样不养鸡鸭牲畜的,就会把麸皮卖给磨坊,有需要麸皮的人,自然会来磨坊买,磨坊主从中挣个差价。
等两人把磨好的面粉拿回家,宋婉梅过来挣开面口袋一看,伸手扶额,这面没筛啊!怎么吃?
面粉还得用细箩筛出来,宋家也没有细箩这种东西,问齐家借了一个比较粗的,只能筛出大的麸皮,分不与细面和二面。
庄户人家能吃饱饭都是件很奢侈的事,哪能分什么细不细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宋婉梅叹了口气:“以后这些东西都得置办出来,不然咱们想做个点心都不行!”
小妹点头附和:“是啊!是啊!点心还是细白面做的好吃!”小妮子最喜欢捣鼓些小玩意,前不久喜欢上了做点心,时不时做些出来让家里人尝着提意见。
宋栖立马架了牛车去县城,买了两个细箩回来,几人轮流筛到半夜,才终于将面粉筛了出来。
到了说好的日子,齐婶子找了两个庄户婆娘,过来和面,其中一个姓刘的媳妇,看着白面直咋舌:“哎呀!今天算是开了眼了,见识了这么细的白面!这辈子能吃上这么一顿,也算值了!”
齐婶子道:“咱们东家可是难得的大好人,你们好好把地里的活干好,把那头牛养好,以后东家开恩,这些吃食肯定少不了还会赏你的!”
宋泽买来的另一头牛,就是刘氏夫家养着的,她夫家姓陈,也是个老实的庄稼人。
刘氏眉开眼笑,一叠声的道:“一定!一定!那是一定的!”
另一个媳妇姓张,与刘氏是妯娌,她主要是切菜切肉,等切完菜又切肉时,却犯了难:“哎呀!这么多肉,一次都切上吗?”
齐婶子转头看了看那块肉,有个四五斤,也犹豫着挠了挠头:“东家小姐说了都让切上,四五十口子吃饭,得两大锅臊子汤吧!先等等!我去问问东家小姐!”
宋婉梅听了她的话后说道:“四五十个人呢!那点肉不算什么,都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