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如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绯头;
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录《汉·乐府古辞》
走过城市的喧嚣,穿越地铁和轻轨。
万家丽高架旁一个普通的小区,某栋房舍十三楼。
冬日的阳光温柔地从窗口漫进阳台,茶香从刚泡的茶杯里溢出,就着透进来的阳光,在空气中飘荡。有热气袅袅升起,宁静而温暖。
这是一个周末的上午,岁月宁静而安然。无论是高架桥上穿梭的车辆,还是周边商家热闹的促销;也无论是当年的冷清,还是当下的繁华,似乎都在身后,与我无关。一杯清茶,一卷闲书,母女各自安然。面对眼前的女子,笔者有些恍惚,有些慌乱。仿佛岁月是在一千前的多情绮丽的宋朝,绿肥红瘦的易安居士寻寻觅觅的身影若隐若现;又仿佛是百年前浪漫清新的民国,颇有一种今夕何夕的迷离。
对于一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青年而言,见证了时代的大变革,也见证了文学的盛与衰,见证了文学的真与假,甚至见证了文学的纯粹与功利。当时的文学青年,或变成了油腻的中年大叔或大妈,或苦苦坚守在生活里浮沉挣扎,或走进文学的殿堂获取了名利而改弦易辙。袁润波,这个来自安化的文艺女青年,却是个例外。
她不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也不是个着作等身的文化名人。但是,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文学的坚守,对于孩子的教育,对于生活的领悟,却独到而与众不同。读她的文字,如涓涓细流,如沥沥春雨,如缕缕春风。从她如山涧幽兰般明净、简朴、自然的文字里,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温暖,一种愉悦,一些思考和一些智慧。而从她有些零乱随意的写给女儿的文章中,我们更能读出一位母亲那份如大海般深沉,如春阳般温暖的母爱。深情而纯粹,智慧而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