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上来的两万四千多吨铜也并非毫无作用,在不久之后,电气时代到来,铜无疑是最好的电线制造原料。抛开经济利益不谈,这算是一种宏观上的资源整合再利用。
朝廷的官员们纷纷感叹道:“白花花的银币都发给了穷人,造孽啊!”
至此,“改铜为银,废两为元”的货币改革基本完成,银币完全取代铜币成了大汉的法定货币。
面值固定的银币流通好处很多,日常的交易、朝廷税收、工资发放等都更加的便捷和一目了然。
国营商店、私营店铺、流动摊贩等销售地点,所有的商品都标明了“几元几角几分”的明确价格,付款和找零都很容易。
当然,一元银币的价值可不低,买完100斤优质大米还能找零个几分钱,主要是用于大宗商品结算,起码相当于现代的四张百元大钞再加一张青蛙皮。
商家在收到银元时也会很谨慎,这要是收到一个假币,半个月白干!
收银员大多是经验老到的老家伙,而不是年轻漂亮的小妹,他们拿起一枚银元,先用一个指尖向上轻轻顶住银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元撞击边缘部位,听发出的声音是否轻脆,柔和。如果声音发尖而高,带有暗哑的铜声,则是含铜很多的假银元。
听完声音还没完,接着把银元放到直径39毫米,厚度2.4毫米的圆形凹槽里面观察尺寸是否有误,边缘锯齿是否有损伤,最后还要放到秤上看重量是否在27克左右。
这么一套操作下来,假币根本无所遁形,胆敢使用假币的人,现场就会被抓住交送官府。
惩罚极其严厉,处双倍罚款,五天关押,重罚之下,人们对手里的银元都十分小心。
假币失去了市场,没有使用就没有制造,造假现象几乎没有。
当然,比起方孔铜币,银币的造假难度系数太大,即使真的能造出来一模一样的银币,也无利可图,从根源上遏制了假币泛滥的现象。
大汉的银币不仅在国内使用,更是流通到西夏、大理、倭国以及欧洲各国,凭借其精美的外形、超高含银量和使用便利等优点,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成为了一种世界通用的货币。
欧洲各国统治者对大汉银币心向往之,也想要制造出本国的专属银币,可由于工业水平太低无法铸造,于是派人携带大量金银来到大汉请求铸币厂代为加工,并且愿意支付5%的代工费。
为了方便与大汉交易,他们的设计规格与大汉银币完全一致,尺寸、重量、面值都照搬照抄,只是文字采用本国语言,图案也是本国特色。
铸币厂再次马力全开,疯狂铸币,竟然从非盈利机构转变成盈利机构,靠着代工狠狠赚了一笔,大大缓解了财政预算压力。
铸币厂盈利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欧洲各国的货币铸造权的同时左右了发行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换句话说,掌握了货币发行权,就站在了一个能左右国家政权的高度,这无疑为日后征服各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喜欢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请大家收藏: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