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02章 结合云南历史治理大理国(一)(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如果历史不出意外,按照云南的发展轨迹推测,极有可能像今天的的泰国、缅甸、柬埔寨那样成为一个独具本地特色的东南亚小国。

多亏了洪武大帝的远见卓识,运筹万年,才将云南牢牢控制,彻底汉化,虽然是边疆地区,但直至今日也从未有过“滇独”势力。

明朝征服云南的主要手段有两种,文化毁灭和移民换种。

南诏和大理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各类典籍被付之一炬,汉化程度较高的白蛮被分批迁往饱经战乱的北方地区,很快融入汉族的同时还弥补了北方人口凋敝的问题。

并且,从洪武十八年开始,从南京一带的大批中原移民被源源不断地迁入云南,这一庞大的人口迁移贯穿整个明朝276年的历史。

最终,云南当地的人口结构终于从量变发生质变,汉族人数稳居首位,取代少数民族成为云南的主体民族。

自此以后,云南再不是蛮夷之地,再也不是华夏文明圈的边缘选手,而是积极参与核心角逐的内部成员!

明朝最大的贡献有二。

其一是驱除蒙元恢复汉统,重铸河山,再造华夏;其二便是对云贵地区完成本土化改造。

不得不承认,明朝对云南的征服和同化战争是血腥而又残酷的。作为乌蛮族的后裔,每每读到沐英、蓝玉等人“斩首三千”、“杀蛮八百”、“再斩三千”的功绩,不胜唏嘘。

尽管该过程有些残酷和决绝,但正是雷霆手段保证了这片土地永远稳固于中华版图之内,即便国家动乱如晚清也不曾分离。

眼下,大汉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各地居民都安居乐业,人力资源有巨大的空缺,实在没有多余的人口迁移到大理国。

大理国本就地广人稀,许多人都时代居住在深山老林里跟野人没啥区别,难以管教,加之旅途不便,要想把这些人迁移到汉地实属不易。

最好的办法是就地汉化,发展生产,广修道路连通中原,加强联系和控制。

高氏铲除后,段氏王族,杨氏、董氏等白蛮贵族,以孟庆为代表的乌蛮族都已经归顺,同化大理国只是时间问题,不必操之过急。

对于大理国的治理,不能实行单一的州县二级制,不能完全分封,也不能大规模军垦,最好的办法是三者结合。

而且,为了给大理人提供阶级上升的通道,赵耀还下令将大理的科举考试与中原地区同步进行,允许大理科举出身的士子进入中原做官。

当然,考虑到大理国的教育薄弱,万一让他们跟中原的书香世家卷,估计连续100年没一个人考上进士,那科举制反而适得其反。

因此,赵耀仿照后世分省招生政策,给予大理国一定的进士名额,算是对落后地区的帮扶照顾。

喜欢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请大家收藏: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