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6章 开荒真费钱(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水源和地形都是制约地区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

平原地区十分有利于工农业的发展,陆路交通便利,所有陆地交通工具、几乎可以毫无阻碍地行驶甚至奔驰在极大片平坦的土地。

可以想像:从古至今的牛车、马车、驴车、人力手推车、马匹、汽车、坦克、自行火炮以及现代大型农业机械等都可以畅通无阻。

日后建设机场、铺设铁路、开通高速公路、建筑大型工业基地等基础设施的难度和成本都比其他地区要低很多。在云贵高原地带修路的成本比平原地区高三倍不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要修个机场还得削平几座山,背后的耗资简直是天文数字。

通常情况下,陆路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必定会比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更好。

因此东北生产建设兵团下辖的八个军区主要分布在邻近水源的平原地带。

兵团总部设在会宁府,总领八个军的一切事务,直接接受中央管辖。

第一军辖区位于辽阳府一带,第二军沿西辽河分布,第三军在嫩江流域,第四军在松花江流域,第五军在乌苏里江和兴凯湖一带,第六军在黑龙江上游与阿穆尔平原的交汇处,第七军在黑龙江下游出海口冲积平原,第八军驻扎在库页岛南部与北海道隔海相望。

自古以来,北方游牧文明都是中原的一大患,为了抵抗北方的入侵者,汉人沿着山地修建各种关隘和长城作为防御要塞,收效甚微。一旦长城防线崩溃,敌人照样可以长驱直入横扫中原腹地,根本原因就在于战略纵深太浅。

只要把东北地区经营好,既能收获大量的粮食和牲畜,又可以逐渐吸纳同化周边游牧部落,还可以进一步征服西伯利亚广袤的无人区,彻底解决北方边患。

与其耗费巨额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修建万里长城,耗费巨资养重兵守边,不如把这些钱用于开发东北地区的潜力。

当然,把万里荒原改造成良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开荒简直是一项超级工程,全家十几口人花费数月时间也不一定能开辟出五亩良田。

就拿东北原始森林来说,虽然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但到处都是根系发达的参天巨树,树林中还遍布沼泽。砍树、挖树根、修引水渠、给沼泽放水、除草、平整土地、挑除石块一系列操作以后,才得到了可耕种的土地。

这几年,大宋的冶炼水平已经相当发达,可以生产各种各样坚固耐用的农具,为开荒提供了技术保障。

为了提高交通效率,还在各团之间修筑了六米宽的道路,源源不断的生产工具、后勤补给更容易运输到团场。

在这个没有大型机械化农用设备的年代,牲畜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是又在蒙古买了大量的牛马,还花费重金聘请专业的牧民帮助饲养和育种。

各团先修建了驻地,整齐划一的独栋木质小屋排列井然有序,颇有乡间别墅的风范,团场已经初具规模有了小镇的模样。解决了住的问题后,热火朝天的开荒工作才步入正轨。不得不承认,大宋的厢军虽然打仗不行,但他们对荒野求生还是有点理解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