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缀满《珍珠塔》, 归途犹闻燕呢喃。
最终站是赤道城,这里刚建成全火星最大的水循环系统,居民多是科研人员。
钱盘春决定演全本《珍珠塔》,并在结尾加一段原创唱词,将“方卿见姑”的故事,改成地球艺术家向火星科学家请教:
“如何让乡音传得更远”。
演出到“赠塔”一折,舞台上方的穹顶天窗缓缓开启——
经过特殊处理的星光洒下来,与台上演员手中的全息珍珠塔交相辉映。
当唱到“塔内明珠照九州”,天窗突然滑过一艘货运飞船,舱体上刷着的红色标语正被星尘拂过:
“地球是根,火星是家”。
临别前夜,赤道城的孩子们用3D打印做了座微型“珍珠塔”,塔尖嵌着块火星赤铁矿。
钱盘春将它与祖传的檀板并放在行李箱里,飞船升空时,他听见通讯器里传来杂糅的声音——
有沪语的“再会”,有火星通用语的“保重”,还有那把用钻探管做的琵琶,弹着《燕燕做媒》的调子,像极了地球春天的呢喃。
舷窗外,红色星球渐远,钱盘春摸出光脑,记下新构思的戏名:《火星燕》。
随着飞船逐渐远离赤道城,钱盘春的心情异常复杂。
他望着窗外那片曾经生活过的红色土地,心中既有不舍,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赤道城,这个建立在火星赤道上的奇迹之城,见证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勇气与智慧,而他,一个来自地球的戏曲艺术家,有幸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飞船进入深空航行模式,钱盘春打开了光脑,开始构思《火星燕》的剧情。
他想,这部剧不仅要展现地球与火星之间的文化交流,更要传达出人类共同的梦想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