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将军始终不肯称帝,则有三害:
一害为:若其他人抢先称帝,将军是甘居人下还是再称帝对抗?无论哪种,将军都要落入被动。
二害为,将士们始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时间长了恐怕会心生不满,离您而去。
那时大义、军队都将不在将军这边,我们日后恐怕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了。
有此三利两害,将军您还犹豫什么?”
在李世昌的劝谏下,陈天豪终于答应称帝了。
他决定明年开春称帝。
为什么要等明年称帝呢?
因为他要邀请各路诸侯前来参加他的登基大典。
同时,他还对外放话,登基大典,也是分封大典。
来的诸侯都会受到他的封赏,并承诺日后有事,他会出兵保护对方的。
不来参加登基大典的,他则视为敌人,日后就是他攻伐的对象。
无数的信使,从盛京出发,前往了各个义军所在地。
陈天豪在准备称帝,而孟阳已经称帝了。
在陈天豪攻入盛京后。
孟阳部下以永安帝已经遇害,国家需要雄主为由,劝孟阳称帝。
孟阳在三劝三让后,在羽西首府游仙城称帝。
并准备第二年改年号为‘中兴’。
可在孟阳刚称帝没多久,就传来永安帝并没有死,而是逃到了青华的消息。
永安帝在得知孟阳称帝后,大怒。
他派使严厉斥责孟阳,并责令孟阳去掉僭号,同时发兵攻打陈天豪,戴罪立功。
孟阳谋划了这么久,好不容易才称帝,他哪里肯答应。
就算他肯,他的部下也不肯啊。
再说了,现在已经称帝了,自己就算放弃帝位,永安帝日后就不会找自己的麻烦了?
孟阳把永安帝派来的使臣扣住,另派人去青华,宣读圣旨。
尊永安帝为太上皇。
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都不肯退位。
因为中间夹着一个陈天豪,他们每次都是打嘴仗,慢慢的两方达成了默契,成了两朝并立的局面。
在两方打嘴仗的时候,慢慢的,有一股流言流传开来。
那就是孟阳不是剿灭不了陈天豪,而是故意不灭。
他要借陈天豪之手,把永安帝杀了,然后他再挥师攻入盛京,替永安帝报仇。
永安帝又没有子嗣,这样他在大臣们的劝谏下,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继位了。
千算万算,孟阳就是没有算到永安帝逃了。
现在孟阳也不准备对陈天豪用兵了,他准备把全部精力用来整合各个势力。
现在对陈天豪用兵,打输了自己的帝位恐怕要坐不牢了。
打赢了就坐实了流言了。
他才不会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就这样,表面上,天下三分。
永安帝占据了焦侥、青华、朱卷、禺中、朝云五省。
陈天豪占据了鹿蜀、鹿吴、巴照、昌意、中州五省。
孟阳名义上控制了剩余的东部的十四个省。
可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
喜欢平乱传请大家收藏:平乱传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