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非并非你们的父母,要管天管地。
朱元璋也是认真琢磨了朱标的意思,也觉得儿子说得甚有道理。
自己以前的确管的太多了,什么都要插手一下,累死累活的,完全可以轻松点嘛。
打了一辈子仗了,就不能享受一下?
再说了太子已经展现了独挡一面的能力,他觉得自己也的确可以逐渐放开手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大明太大,人口太多,要管理得井井有条,实在是劳心劳力啊、
老朱想了想后,又道:“标儿,你的想法的确不错,将来每一次出海就这么来,大伙儿各管各的,想赚钱就靠自己本事。”
“当然,该交的税款还是要交的,一旦偷税漏税要重重处罚。”
朱标也是没脸没皮地笑道:“这是自然的,给了他们挣大钱的机会,该交的税是一分钱不能少的,但如果他们的船只被海盗打劫了,那只能怨他们自己运气差,别指望朝廷会有补偿。”
“嗯,标儿说得对,本该如此!”朱元璋也是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他甚至在心里暗搓搓地祈祷着,这次出海贸易的这些勋贵文臣里面,如李善长、胡惟庸、汪广洋这样的老匹夫,还有老朱一直看着不爽的德庆侯廖永忠,这些人的船只通通被海盗给打劫了,血本无归。
咱就要幸灾乐祸!
至于那刘伯温,老朱也看他很不顺眼。
可这老狐狸非常狡猾,竟然选择了和标儿组队出海,老朱就不好诅咒他了。
“咱前段时间还心心念念想着怎么灭了盘踞在海外的张士诚残部,真是多次一举。现在看来留着挺好嘛,还能给咱找点乐子。”朱元璋在心里乐呵呵地想着。
朱标看着朱元璋那脸色,就猜到了其内心所想。
他突然觉得给父皇找点类似的乐子,是否能稳定其容易暴露的情绪。
毕竟皇帝也是人,有七情六欲,如果心情好了,少一些雷霆震怒,自然也能减少一些杀戮。
“标儿,以父皇的经验,对于手底下的那些官员,你必须一边要用,一边要打压,不能给他们太多好脸色。这帮人,你对他们和颜悦色了,他们就会蹬鼻子上眼。”
“前宋就是最好的例子!”
朱元璋对着自己的嫡长子,言传身教着。
“儿臣明白!”朱标施了一礼。
他的原则是对那几个穿越者可以给一些好脸色,毕竟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这个时代的官员是迥异的,至于其他属下,的确应该抱着一边打压,一边重用的原则。
“对了父皇,刚说起的那份报刊《大明之外的世界》,其实儿臣和那位主编刘通刘大人的观点是大同小异的,主要侧重点不同!”
“哦,你好好说一说!”朱元璋闻言后,顿时也来了兴趣。
朱标回道:“儿臣以为倭人的威胁远远大于高丽人。那些倭人武士扮成海盗,其凶狠残忍,父皇想必也有耳闻的。”
朱元璋想了想,默默点头。
“但这些倭寇比起他们本土的倭人兵卒又弱了很多。”
“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海上讨生活本就风险之大,有本事的人自然会留在国内,没本事的人才会出来。”
这个观点老朱无法反驳,又点了点头。
“所以儿臣认为倭国对大明之威胁,高于高丽人。”
朱元璋一脸严肃地说道:“但高丽的实力已然不弱,其国内之兵都是能征善战之辈。”
“辽东地区的那些女真人民风彪悍,却被高丽人打得抱头鼠窜。”
朱标从朱元璋的话语当中,似乎发现了什么。
后世之人常说,这朝鲜一直是大明的一条好狗,这其实是言过其实的。
哪怕在大明最为强盛的洪武、永乐时期,朝鲜国的疆土都一直在向辽东地区扩张,更不可思议的是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都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那座耽罗岛,还承认了朝鲜国对其的主权。
这说明了什么?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在视蒙古诸部为主要敌人时,对朝鲜都采取了拉拢态度,也从侧面证明朝鲜国的实力不容小觑。
大明没必要给自己两面树敌。
如今北元的威胁已经大为减弱,即使辽东地区尚未收复,以朱元璋的眼界已经越过这一大片地方,将目光锁定在了高丽人身上。
老朱和刘通的看法是类似的,虽然后者有些夸大其词,但他也认为高丽国的威胁是现实存在的。
至于朱标将倭国的威胁放在高丽面前,甚至超过了蒙古诸部,朱元璋并不认同。
不过朱标微微一笑,对此早已经有所准备。
……
喜欢大明太子:最强幕后黑手请大家收藏:大明太子:最强幕后黑手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