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97章 搬迁新家(一)(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二十户家庭这次像细胞分裂似的变成了三十五户小家庭。

这次搬家,大队还专门出面为每个大户人家主持了分家事宜。

这次分家的焦点不是财产分配,而是赡养老人的问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有的家庭是老人要和小儿子一块生活,由小儿子照顾到终老,那么其余儿子每年得给老人赡养费。

有的家庭是儿子们轮流照顾老人,那么就需要每个儿子家里都得保留有老人的住房。

这些情况都需要大队背书,免得将来闹出矛盾。

现在不是法制社会,小码头大队把村规民约当成了社员行为指南。

违反村规民约者轻则教育,重则扣发福利待遇。

效果极其显着,像原来赵丽娟对待大儿子一家苛刻,大手大脚购买衣物出风头,被大队批评教育过。

还有赵丽娟家二儿媳妇吴巧云,因为娘家兄弟读书的事情闹腾,也被大队教育过。

她们立马就低调起来,这时代大队干部的话还是非常有威慑力的,况且还有村规民约立在那!

这次大队是按照户数来分配房子的,明确规定一户一套房子。

小码头大队为了这次分新居,专门制定了分房标准。

一户就是一个家庭中的男孩,只要周岁超过二十岁了,就算一户。

其实按照农村约定俗成的规矩,结过婚的男孩子才算一户。

分家也是把结过婚的儿子分出去单过,别说二十岁了,就是三十岁了只要还是光棍,也是和爹娘一块过的。

一家几个男孩都是光棍,很少分家单过的,因为家里太穷盖不起房子。

要是有能力建新院子,还愁娶不到媳妇?除非是吽牛这种情况。

大队这次规定了分房标准就是满二十周岁的男子,无论结婚与否都分一套四合院。

同时,小码头大队的闺女在本村结婚定居了,也有资格分一套四合院。

像大丫和金振海就可以分一套四合院。

坐地户这三十五户里就包含有去年底结婚的五对,两对都是年龄还不到法定结婚年龄,突击结婚就是为了分一套房子。

特别是韩思春家大丫才十六岁就结婚了,还是把女婿金振海的户口迁到小码头大队自立门户的。

这也符合小码头大队的规定,就是大丫年龄不够受到大队处罚,等两年后够法定结婚年龄了才能享受大队的福利待遇。

第一批十四套四合院位于村子最西边,从南往北两两相对十二座,到最北边往东又有两座堂屋。

韩述苦想了好久,也没有啥好办法公平合理分配房子,也就不准备费劲巴力的给社员做工作,讲奉献,提倡发扬风格啥的。

直接写了十四个号码,揉成纸蛋,捏蛋儿吧!

不偏不向,谁抓住那个号就是对应的房子,这样都不埋怨也不怨天尤人。

其实农村好多时候都会采取这种方式处理一些不好分配的工作,比如说让谁去锄草让谁去剔苗,都有意见时就采取捏蛋儿,无论结果如何,都没有怨言。

韩述苦印象中最社员们最重要的一次捏蛋儿是分地到户。

耕地肯定有肥沃有贫瘠,就是同一块耕地,也有哪几垄是漏地哪几方是白土地。

谁分哪块地,就是采取捏蛋儿这个唯一公平的办法。

就这样,在十月中旬,第一批住户搬迁新居了,尽管还是自己的破烂家具,但居住地方总是宽绰了。

金振海和大丫也是第一批搬迁新居的家庭,小两口啥都没要,就搬过来一张床放到了一座四合院内。

看着空荡荡的四合院,小两口相互拥抱,喜极而泣。

太不容易了,结婚快一年了,小两口才终于能睡到一张床上,你说说金振海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小两口决定暂时还是到爹娘哪吃饭,这就是个睡觉的地方,等大队把统一配置的桌椅板凳、家具摆设都做好了,再支锅单过。

有两户是大队干部发扬风格让出来的。

一户是李石头兄妹五人,这五兄妹从毛庄迁过来后暂时居住在大队院。

这次韩永秀发扬风格让李石头兄妹先搬迁新居了。

另一个让出搬迁名额的是刘兰英,她一小家没有搬迁,让给了粪叉家。

粪叉家两间草房,目前两口子加上小鹅还有一个胖娃娃四口人。

还有丈母娘长期住在家里伺候一家子,刘秀荣又快要分娩了。

喜欢沙土窝请大家收藏:沙土窝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