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95章 投放鱼苗(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挖红薯窖储藏吧,懒得动手挖窖。

擦红薯片吧,费事!

别人家把这些红薯当成了宝,除了挑选出能储藏的放红薯窖里面。

剩下的擦成红薯片,晒干了也是好东西,不仅自家能吃,也是回馈亲戚们的上佳礼品。

小码头大队的丰衣足食可不代表其它大队也是这样,饥一顿饱一顿是常态化。

红薯是红焖地区度过饥荒的不二法宝。

它耐储藏,切片晒干,几年都不碍事。

它顶饥,口感好,产量高。

每到红薯刨下来,小麦播种完毕,大队都要分派社员擦红薯片晾晒。

擦红薯片有一种专用工具,红焖地区称作擦桩。

一个长一尺多点,宽三寸的薄木板,中间横向挖一口,上面镶嵌一锋利铁片,就是擦桩。

等小麦播种完毕,麦地里到处都是晾晒的红薯片,晒干收起来就是青黄不接时候的救命粮。

李石头家也分了一千五百斤红薯,都堆在大队院,还有苏倩倩家分的六百斤红薯也堆在大队院里。

让他们挖红薯窖不大现实,在哪挖呢?

总不能在大队院挖吧?

一下子也吃不了,愁得两家不知道该咋办?

还是韩永秀给他们支了个招,都擦成红薯片,晒干了存起来,或自己吃,或让韩述苦帮忙卖了换个零花钱。

玉蜀黍受雨水影响,穗没有完全成熟起来,没有那么饱满,一百亩玉蜀黍收获三万五千斤。

一百五十亩大豆也减产了,平均亩产二百斤,收获大豆三万斤。

一百五十亩棉花更是受灾严重,经过这场连绵秋雨的蹂躏,许多还没有长饱满的棉桃都枯萎掉落了,不到十月份就拔掉棉花杆了。

一百五十亩棉花平均亩产籽棉一百五十斤,比上年亩产少一倍还多,一共收获籽棉二万二千五百斤。

二十亩花生由于刨出来的及时,并且也抓紧时间晾晒了,亩产平均四百斤,比上年亩产略低,共收获八千斤花生。

二十亩地种植的杂粮都减产,产量不足上年的一半。

倒是那十亩麦茬西瓜基本上没受多大影响,阴雨连绵时西瓜都卖个差不多了,只剩下最后一茬了,全部分给社员了,大伙都是冒雨去瓜地往家拉西瓜。

二十亩套种花生收入没受影响,卖湿花生角收入二千四百块钱。

套种十亩西瓜地和二十亩玉蜀黍八月初就净地了,全部种植了萝卜白菜。

总体来说,这次连阴雨对小码头庄稼造成的影响有,但损失在能承受范围。

像玉蜀黍、大豆、棉花这次损失较大,有个一半左右。

雨过天晴后,韩永昌要求社员们迅速把晾晒在四合院空房里的作物搬到外边日头下来暴晒。

环湖路上派到了用处,内外两条路上摊满了玉蜀黍穗,花生角,大豆,棉花等秋作物。

今年播种小麦不用再考虑墒情了,湿度足足的,也不需要毛驴拉水车塌地了。

直接往地里拉草粪,犁地播种。

毛光明和郭德云也按照当时的约定来拉麦种了。

上次取经时,两人就和韩永昌、韩述苦商量好了,今秋播种小麦用小码头大队的麦种。

再商言商,一斤麦种一毛三。

小麦正常价格是一斤一毛一,韩述苦决定麦种每斤价格是一毛三。

其实小码头大队上交粮管所的小麦统购粮价格也是按照一般小麦品种上交的。

大队没有嚷嚷这是优质麦种了啥的,免得遭人嘲笑。

价格也是走得国家收购价,一斤小麦八分钱。

这里里外外差了几千块钱,损失大不大?

这就是工农业剪刀差,农业补贴工业了。

就是这个时代的老百姓忍饥挨饿,无怨无悔支援着夏国工业发展,最终奠定了几十年后的制造业大国基石。

一亩地需要播种麦种十五到二十斤,主要看地块肥沃程度。

地块贫瘠,不能播种太多麦种,长不起来。

毛庄大队购买了一万斤麦种,东码头大队也购买了一万麦种。

这个量数的麦种能播种六百亩地,大致相当于两个大队水浇地的面积。

他俩也存了试种一季的想法,别人说得不如自己亲自实验过的。

韩述苦喷的麦种到底咋样,得经过实践检验!

喜欢沙土窝请大家收藏:沙土窝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