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186.刘桂荣的孩子们(一)
冷静下来的众人也回想着韩述苦说的话,听着标语上的安全警示,也逐渐想开了。
杜学森是命好,眼疾身快,躲闪及时救了自己一命,要是石头正好砸断腰部,那可是真正连累三代呀!
没看见小码头大队韩永义吗?一人有病,全家不得安生。
这得亏是小码头大队的社员,遇到这个娃娃干部了,救了他们一家。
要不然,他家祖坟里都得添好几个坟堆。
要是自己被砸死了,自家那个婆娘会不会改嫁?
不会吧?
会还是不会?
不行,今天收工回家先锤她一顿再说,老子都说不清楚她会不会改嫁,肯定是平时立场不坚定!
韩述苦又专门把各个小组的负责人喊到一块开了安全会,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韩述苦严肃说道:“我不希望再发生杜学森这种安全事故,各位工头一定要细心再细心,认真再认真,安全重于泰山,人命比啥都重要!”
接着,韩述苦又祭出奖励法宝。
按照目前的工地分工,分为烧窑和泥制坯工区,人工湖建桥工区,环湖道路工区,四合院建造砖瓦工区,木工工区,石料工区等若干单位。
以月为期限,每个工区一月内没有发生安全事故的负责人,得到一百元钱奖励,至于负责人怎样奖励工人,韩述苦就不过问了。
他的要求是负责人严格管理自己的工地,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这下子无论是东西码头大队的社员们,还是石建勇带来的大工师傅们,还是吴老三带来的徒子徒孙们,还是李治国带来的徒子徒孙们,还是马长文统管的和泥制坯阴干烧窑劳力们,都群情振奋。
一个月一百块钱奖励啊,就算负责人拿大头,余下的钱分到每人头上也得有一块或者五毛吧?
并且这个钱可是不用上交给大队的,都落进自己腰包了。
各区负责人也是激动不已,这可是额外收入,能进自己的小金库的。
不约而同的,工地上骂声密集了。
“铁蛋,我尻恁娘,你没睡醒?没看见石头正往上捞呢?说一万遍了,石头离地面后都躲一遍去,你耳朵塞驴毛呢?”
这是东码头大队的赵修普在石拱桥建造工地骂铁蛋呢。
“那个谁?郭德那个啥?就是说你的,我没给恁讲泅水时一定要注意窑顶有没有漏气地方,人要站到一边去,避免窑顶来个火箭冲天,把你带上天去,你没长记性?”
这是烧窑大师傅马长文教训正在窑顶泅水的工人呢!
各个工地都充斥着骂骂咧咧的声音,核心问题就一个,注意安全,不要没眼色出了事故,影响老子挣钱!
有几个人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
……
杜学森出事时,韩述苦联想到了毛庄的小妞那兄妹五人。
处理好杜学森的赔偿问题,又对工地进行了安全教育,制定了奖励办法,使工地上下一心,把安全记在了心上。
韩述苦特别想知道,那五个孤儿生活如何了。
于是,和韩永昌他们说了一声,就从小丢疙垱经过,往毛庄而去。
刘桂荣家韩述苦没有来过,去年刘桂荣出殡还是韩永昌代表小码头大队来吊唁的。
不知道家在哪可以打听。
韩述苦问了路边坐着的一个老大娘,她手一指:“往前走两个路口,西边那个胡同里第二家就是!”
韩述苦谢了老大娘,径直走到刘桂荣家门口。
见同样是玉蜀黍杆捆绑的街门歪七扭八的倒在一边,看样子好久没有用过了。
往院子里打量,三间堂屋也是泥土跺的墙体,上面覆盖茅草。
院子里东边有一座草棚,应该是厨房。
西南角是茅坑,用土墙围有一人高。
院子有个半亩大小,种有一些豆角、黄瓜、南瓜啥的蔬菜。
堂屋门口有个七八岁的丫头和一个两三岁的小丫头,都正拿着一根黄瓜啃着。
看到韩述苦进来,小丫头没有理会,继续“咔嚓”“咔嚓”啃着黄瓜。
稍大点的丫头看了看韩述苦,惊疑不定的目光中带着询问,但是没有问出来。
韩述苦看到两个丫头都是蓬头垢面脸色灰暗,瘦骨嶙峋。
韩述苦知道,这是长期吃不饱饭,饿的!
刚重生过来时,自家几个就是这种状况。
大丫头只穿着一件裤衩,裤腰用麻绳系着两个裤鼻,这两个裤鼻是缝在肚脐眼那,正好能把裤腰勒紧。
小丫头光溜溜的,身上脏兮兮的,不知道皮肤是晒黑的还是脏黑的。
看状态,这两个丫头生活不如意呀,难道给他们的生活费毛光明克扣了?
要是这样,韩述苦可不干了,非得找毛光明要个说法不中!
刘桂荣有五个子女,老大石头,今年也有十七岁了,估计干活还没有下晌呢!
老二叫啥韩述苦不大清楚,知道是个女孩,应该有个十三四岁了。
老三同样不知道叫啥,是个男孩,年龄有个十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