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79章 扫盲班(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粪叉大声说道:“这跟人家吽牛有啥关系?吽牛想去哪屙尿就去哪屙尿,恁管呢?”

这课是没法上了,众人笑得东倒西歪的,还有些笑得捂着肚子,上气不接下气的。

小码头大队扫盲班第一晚上的课就这样无疾而终了。

第二天,韩永昌把昨晚扫盲班发生的情况给韩述苦叙述了一下。

韩述苦听到课堂发生的事情,也是忍俊不禁。

扫盲班他没有经历过,真不知道该咋样下手去给这群无组织无纪律的群众扫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村里学问高的也就是老裴、老陈还有自己,以及陈安国了。

路惠清、苏倩倩和老林论学问不能算高,但人家几个有特长,算是行业领域的人才。

村里其他人员除了大妮、陈珂外,基本上都是小学以下水平了。

群众大多数都是文盲或半文盲,指望不上。

韩述苦把老裴、老陈、陈安国、路惠清、苏倩倩还有老林这些人都请到一块,想集体讨论研究一下这个扫盲班究竟该咋样开展工作。

老林读过私塾,他建议就是让学员先诵读报纸,挑选一篇文章,翻来覆去的诵读,慢慢就会了。

他当年就是跟着老夫子这样学的。

老裴、老陈都上过西式学堂,陈安国上过新学校,基本上算是接受过正规教育。

他们觉得还是有个教材,一板一眼从头开始教学。

路惠清和苏倩倩没有正了八经上过学,路惠清是跟着革命队伍自学成才。

苏倩倩是自小被老鸨调教成才。

她俩觉得应该多读多记,读得多了,时间长了,就记住这些字了词了。

韩述苦同志前世是优秀的人民教师,教法烂熟于心,可面对这群群众,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啊!

不过,他见多识广,特别是懂心理学。

他提议从兴趣入手,变不愿意学为积极主动学习。

大家积极发言,各自的想法不断碰撞,最终产生出集体智慧的火花。

首先是把十二到十六岁的半大孩子和晚上大龄扫盲班学员合并,一块进行扫盲。

因为他们接受能力较强,还能帮助自家的爹娘,提高识字效率。

老陈也集思广益,最终决定放弃拼音教学,也不再采用小学语文课本当做教材。

先从每个扫盲班成员的姓名开始教起。

会认识自己的名字,会写自己的名字。

然后发展到会写自己一家人的名字,再是全村人的名字。

接下来是地里各种庄稼的名字,大队养殖场各自牲口、禽畜的名字。

再延伸到油盐酱醋、白面、黄面、黑面、肉、蛋、蔬菜等日常接触到的食材名字。

然后是干活使用的工具,从炊具锅碗瓢盆到农活斧耧锄耙等等日常使用的各种工具。

这些都是学员经常接触到的词汇,他们都认识这些食物和工具,现在要学会认识这些字,然后会写。

难度不是太大,因为熟悉,所以有一定的兴趣。

有兴趣了,才能愿意去认真学习。

同时,每天晚上也要读读报纸,一来是了解国家大事,二来也调剂一下枯燥的识字过程。

识字达到一定程度,鼓励学员每天每人都要读报纸,可以先读一段话开始,逐渐加码到能读下来一篇文章。

制定了教学计划后,老陈还提出了一个要求,不让粪叉来扫盲班扫盲。

理由是他身上的味道太难闻了,呛死个人。

另外,那家伙是个混不吝,每每发言总是能引起大家的哄堂大笑,太影响课堂气氛了。

韩述苦想了想,遂同意了老陈的要求。

粪叉的确身上有股子猪圈里的味道,晚上扫盲班开课时,他还要去给猪宝们喂一次饲料。

这样才能让猪宝们支撑到明天早上。

扫盲和喂猪时间上有点冲突,这个家伙自带猪圈味道和独特幽默感,老陈把握不住。

算了,少一个粪叉不影响小码头大队群众的扫盲率。

吽牛是自动排除在外了,别让吽牛本人和老陈作难了。

但吽牛的新媳妇李菊花还有大闺女李大美和大儿子李大壮都是扫盲班成员。

大多数学员都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的心态来大队参加扫盲班学习的。

能识一些字,会算数固然好,学不会也罢,就那么回事儿!

特别四五十岁的那一批学员,大字不认一个,大半辈子不也都过去了吗?

到这个岁数了,还去学那个玩意干啥?

不当吃不当喝的,轻耽误功夫!

大队号召大伙趁晚上时间来识文断字,他们的积极性不高,迫于大队压力不情不愿的来了。

自从实行新的教学计划后,老陈发现学员的学习态度有变化了。

先从各人的名字开始认识和书写,大多数学员都认真起来,积极去认识自己的名字。

“哦,我的名字原来是这样写的呀!”

这是学员们共同的心声,会读会写自己的名字,成为扫盲班成员的兴趣所在。

一时疏忽,把姓写错了。李大美,李大壮,李大勇,李小妞

喜欢沙土窝请大家收藏:沙土窝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