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76章 陈兴邦一家人(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他在信中表达了对裴志新的歉意,并表示肯定会好好对待裴志新的闺女一家,还说等形势明朗化为裴志新正名。

韩述苦读过信后一笑了之,这本来跟老裴关系不大,是自己情愿送给胡林镇的功劳,只要国家技术能有一点点提高,就算自己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自己也得苟着发育啊!

韩述苦不敢参与上面的事情,把精力花费在村里的建设事业上。

人工湖建设进度已经过半了,三座桥的桥墩基本上都垒砌好了,最简单的就是西南边这座桥梁建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因为韩述苦没有要求花活,就是桥面铺就青砖就行,把大队院南屋建造剩下的青砖拉过来开始铺盖,护栏采用木制栏杆,韩述苦预计再有一个多月这座桥梁就能建成。

其余两座桥梁建造的速度就有点慢了。

东边那座桥梁韩述苦要求的花样太多,又是九曲十八弯,又是有观景平台,又是在水上建造亭台楼阁啥的,非常繁琐,施工进度自然慢了。

西北边这座桥梁就是一座七孔石拱桥,建造的技术关键点是拱券洞的梯形石头堆砌,这需要技术水平。

没有水泥和糯米鸡蛋清,拱桥在制作前需要用木头搭建模型作为托,并在桥底座处堆积厚重石板,作为地基保证桥稳固。

然后将雕琢好的大石板逐一排列放好,石板需要由桥的两端向桥中放置。

石拱桥最下面的一层石板每一块都是梯形的,上面的石板才会逐渐变为规整的矩形,当放置到最后的石板时需要用锤子将石板夯实。

这是技术活,得有专业人员设计,专门施工,才能保证拱桥不坍塌。

蔡起温就是搞拱桥的行家里手。

这段时间,老小子像打了鸡血似的,天天待在工地上,很是卖力。

你想啊,吃穿用度上不愁,还是一言九鼎,更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咋能把卖力呢?

环湖道路两边都种上了树木花草,两条道路也用打麦场的石滚碾压多次了,并且用石灰掺拌的三合土垫了好几层。

韩述苦要求是铺设的青砖不要下几场雨就出现塌陷,一踩就是一脚泥。

施工人员都是兢兢业业的,根本就没有偷工减料的动机和行为,这让韩述苦非常放心。

时间进入了五月份,哪都是清油油的绿色,放眼望去,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喜悦感。

大队院南屋窗户玻璃全部安装好了。

大队分配苏倩倩母女俩一间,老林自己一间,陈兴邦和裴志新两人一间。

王晨曦过了年就到西码头学校读书了,从五年级开始读起。

五月八号,韩述苦接到李秀琴的电话,说九号早上七点左右路惠清三口到红焖火车站,请韩述苦接人。

李秀琴在电话里一再拜托韩述苦照顾好他们一家四口。

韩述苦听着电话里呲呲啦啦的声音,大概明白李秀琴说的是啥意思,就是不太清晰,韩述苦直接挂了电话,不就是管他一家四口生活吗?

好办!

他们一家肯定不会比在烤鸭市生活质量差!

韩述苦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一个是李秀琴的面子还是值钱的,户部高官,更不用说魏振国了,那是大老虎啊!

并且陈兴邦四口有三口都是小码头大队急缺人才,陈兴邦和裴志新两个老棺材瓢将来当教师教孩子读书都是好人选。

路惠清是西医妇产科医生,那就负责全村的妇女儿童啥的身体健康吧,和老林一中一西,相得益彰。

至于陈兴邦的儿子,听说是二十来岁,受他爹老陈影响,高中没毕业就四处游荡了。

韩述苦计划等他来了后把大队会计一摊先挑起来,这个会计的活都快把韩述苦搞抑郁了。

现在小码头大队的经济体量大了,别指望韩永秀那老小子算清账目了,能把收入支出搞明白了就是烧高香了。

最终还得是自己头悬梁突击一晌,把账目厘清,韩述苦是烦烦的。

现在资金流动特别频繁,一会购买这,一会购买那,都是拿着一打打的钞票去购买煤炭,石灰,砖瓦,木料,石料,琉璃瓦等等。

平时收支账目都是韩述苦随手记录下来的,要是不及时记录一下,最后可能都成糊涂账了。

这次韩述苦准备安排老陈的儿子小陈,把大队会计这一摊活接过来,韩述苦就轻松多了。

还是派五哥韩述平赶着毛驴车去红焖火车站接人了。

上午十点多,毛驴车拉着老陈的三口家人到达了大队院,早就望眼欲穿的老陈看到妻儿老小平安到来,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与妻子路惠清,儿子陈安国,闺女陈珂抱头痛哭,他们一家分开已经将近四年了,今天终于团圆了。

喜欢沙土窝请大家收藏:沙土窝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