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71章 县里视察(一)(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刘书j笑着对韩述苦说:“你们大队养殖的这些物资能不能每月也给县大楼里送一些?放心,按照市面价算,绝不会让大队吃亏。”

后面韩永昌那老小子忙回答:“领导放心,大队就是匀匀也要给县大楼每个月匀出一部分送过去,以前是我们考虑不周全,怠慢县大楼的领导们了。”

刘书j笑着对韩永昌说:“还是老干部觉悟高啊!永昌书j这个小码头大队的掌舵人,也要在关键时刻提醒一下年轻同志嘛,毕竟他们还年轻,有时候会考虑不周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刘书j一句“小码头大队的掌舵人”把韩永昌激动的话都说不好了,光点头赞同了。

韩述苦想撇嘴又怕领导们看见,只能附和道:“领导批评的对,是我考虑不周了,以后保证不缺县大楼里正常物资。”

刘书j这才眉开眼笑:“这就对了嘛,听你介绍等群众的房子盖好后,这养殖场的规模也要扩大?”

“是的,现在都是小打小闹,等把村里收拾利落了,这些养殖场都要走向正规化,科学养殖。”

“好呀!这样不但能增加大队集体收入,也能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农副产品,一举两得呀!

这种发展模式才是正确的嘛!

养殖业产生大量粪便可以肥地,然后庄稼产量就能提高。

粮食多了,不但能让群众吃饱饭,还能用粗饲料饲养牲畜,提供肉类供群众食用。

这样群众油水跟上了,粮食需求量就减少了,然后腾出粮食加大家禽家畜饲养规模,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韩述苦听到刘书j这一段话,心里还是佩服的。

一个县领导能知道种粮食,搞养殖这两者的内在关系就很了不起了。

现在提这个良性循环,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明白是咋回事。

这个刘书j倒是能明白这个逻辑关系,说明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众人来到了牲口棚,现在马,驴,骡子,小毛驴,牛等大大小小的牲口都有五六十头了,另外一边还专门隔出来喂养奶牛的地方。

看到这么多牲口,刘书j问道:“养这么多牲口,都用来做什么的?”

韩述苦又侧了下身,把机会留给韩永昌,韩永昌忙回答:“这些牲口可是为大队立下大功了。

这两年大旱,浇地都是用牲口拉水车昼夜不停汲水浇地的,二十眼井,牲口需要换班,少了可不行。”

韩永秀也插话道:“然后就是到朱村矿井拉煤搞运输,不但解决大队社员们用煤问题,也挣些运费为大队创收。”

老董听到韩永秀说大队搞运输,就开口问韩永秀:“你们大队搞运输一年能挣多少钱?”

这老小子顿住了,看了看韩述苦,想得到一些提示。

韩述苦看着他笑了笑,“永秀爷有啥说啥呗,这是咱们县的领导,是咱们的实靠人,不相信领导了,还能相信谁?”

老刘和老董都笑了,老刘对翟新民说道:“听听!小翟呀,你们这个年轻干部这是话里有话呀!”

老翟也忙笑着说:“刘书j,小韩是把您当成自己人了,才决定实话实说的!”

众人笑过后,韩永秀介绍说:“以前去拉一趟煤需要休息两天,等于三天才挣一趟运费,大致是二百块钱。

牲口多了后,替换着去拉煤,一天就能去一趟,一个月光运费就能挣五六千块钱。”

“嘶”众人都吸了一口凉气,一个月挣五六千,一年岂不是要挣六七万块钱?

老董急忙问韩述苦,“小韩,去年你们大队搞运输能挣六七万块钱?”

韩述苦苦笑道:“领导,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不容易达到啊!”

老翟问:“有困难?”

这老几是巴不得小码头大队多挣钱呢!

毕竟在自己治下,能出来一个典型,那可是了不得的政绩啊!

韩述苦扳着一根指头数道:“去年有一部分马匹受孕和生产,是不能跑长途运输的。”

又扳着一根指头:“大队搞新居建设,需要海量的木料和石料,还有大批量的煤炭,这些都需要运输队花费大量时间从外地运输过来。”

再扳着一根指头数落着:“大队还有搞生产,夏收夏种,秋收秋种都需要牲口出力。”

最后又扳着一根指头说道:“还有抗旱浇地,也得需要牲口拉水车。”

韩永昌接过话来,“所以说呀,去年一年运输队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去搞运输,基本上没有挣到多少钱!”

几位领导同时长出一口气,“乖乖,要真的是一年光运费就能挣个六七万,干脆县里也组织运输队拉煤吧!”

平复一下心情,老刘一行继续听大队的汇报。

喜欢沙土窝请大家收藏:沙土窝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