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述苦一再表示到处都是工地,实在没有啥值得参观的,康部长兴致很高,说这是小码头大队凤凰涅盘前的燃烧期,能亲眼看看那是弥足珍贵,小码头大队浴火重生后,再也看不到这种真实场景了。
韩述苦被康部长的话惊吓住了,嘴里像塞进一个鸭蛋,好大会儿才恢复正常。
“凤凰涅盘,浴火重生”,这可不是哪个人都能随口而出的,用这两个词来形容小码头大队目前的情形非常贴切,只是戴的帽子有点稍高,高那么一丢丢!
大队陪同的韩永昌、韩述平根本就不知道康部长说的是啥意思,只是陪着一直笑。
韩述苦顾不上礼貌,直接问:“康部长,冒昧问一下您转业前在部队负责什么工作?”
康部长戏谑看向韩述苦:“怎么?韩大队长这是要探我的底?”
韩述苦也光棍,知道在老油子跟前占不了啥便宜,就干脆承认康部长的话,说道:“军营里都是武夫,我特别纳闷咋会有康部长您这种胸有韬略的高人混迹在军营,这不是暴殄珍物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哈哈!”康部长朗声大笑,“韩大队长,你这马匹拍的真有水平,我厚颜收下了。
作为谢礼,我告诉你,我在部队是营教导员转业到地方上的,入伍前我读书到高三。
恰逢两边夺嫡大战,我们县城被委员长部队蹂躏的不像样子,学校已经停课了,等咱们队伍攻进城里,我就投笔从戎了。”
韩述苦这才了然,怪不得能出口成词呢,原来读过书呀,还是高三,比自己还多读半年呢!
几个人说说笑笑,一边走,韩述苦一边解释,这是干啥的,那是咋回事,大队所有地方没有不可对人言之事,所以也没有啥需要背背藏藏的。
一行人出大队院先到东边看了看挖胶泥工地,看了看半成品窑洞,看了看小丢圪垱上的果树,站在小丢圪垱上眺望了整个小码头村庄。
然后又到养殖场参观了家禽家畜喂养,还专门到牲口棚看了看生下来没多久的骡驹,还看了看几头奶牛和小牛犊。
康部长感慨道:“大手笔呀,小码头大队干部真的是大手笔,农业副业两条腿走路,走出来一条康庄大道啊!”
大队几人连连谦虚,表示做的工作还不够好,离组织的要求还有很远的距离,当然了这是韩述苦代表大队表的态,那两货就会“是是,好好,行行,对对”。
康部长还专门到韩述苦家里看了看,打趣说:“这是卧龙岗上的茅庐呀,可惜没等到主公一顾茅庐呢,卧龙自己就主动出山了。”
韩述苦苦笑道“康部长,您太抬举我了,我就沙土窝里一个懵懂少年,先父母罹难,弟妹幼小,我不得已辍学,承蒙翟书记和永昌大队长错爱,在大队部谋了个差事,只是为了养家糊口罢了!”
韩永昌和韩述平听这两人文绉绉对话,那是云里雾里不着边际。
韩述苦继续道:“小码头大队取得了一点点成绩,那是全体大队干部和全体社员们起早贪黑干出来的,拼出来,可不是我的功劳或哪一个人的功劳!”
康部长对韩述苦的话不置可否。众人走着说着看着,来到了西边的木料工地和石料工地,康部长已经知道小码头大队为社员建造住房的计划了,看到堆积如山的木料和石料,惊讶的问道:“小韩,这是准备盖多少房子呀?用得了这么多物资吗?”
妥,经过几个回合的言语交锋,康部长对韩述苦的称呼上也由“韩大队长”变成“小韩”了。
韩述苦笑了笑说:“房子倒没有盖多少,就是大队要求结实耐用,所以用料就有点多了。”
康部长点头称是,还强调“房子是要住人的,可能要住二代三代四代甚至百年老宅,结实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把握好房屋结实。”
几人都赞同康部长的观点,抓好结实是前提。
韩述苦看了看表,十一点半了,对韩述平交代一声,让他到工地食堂看看,午饭准备咋样了?
没一分钟,韩述平就跑回来说午饭已经准备好了,韩述苦邀请康部长和岳干事一块去吃饭。
康部长说按规定,上面来人是到社员家就餐,然后给社员家粮票和钱作为补偿,今天中午他俩就不守这个规矩了。
一来是小码头大队正在搞基建,工地上有食堂,可以就餐;二来第一次到小码头大队就见识了大队的宏伟蓝图,不禁心情高兴,就搞个特殊化。
几个人吃饭都没有地方,韩述苦曾经从1xx厂要了两顶帐篷,现在都用作工地厨房了,刘兰英和丁香梅把一个帐篷腾出来当作中午吃饭的地方。
来到两顶帐篷这边,康部长看着用玉蜀黍杆捆绑的茅庐,问:“这是工人们休息的地方?”
韩永昌终于逮住回答问题的机会了,因为这个他熟悉,就是他负责搭建的。
喜欢沙土窝请大家收藏:沙土窝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