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146.大队院开建
就是能用沙土烧砖瓦韩述苦也不能干呀,好不容易把小丢圪垱的归属权全部置于小码头大队名下了,再把这个圪垱祸祸了,韩述苦图啥呢?
小丢圪垱不能再毁了,耕地不能再占了,那小码头大队的发展也限制死了,只能在这个圈子里腾挪翻转,那发展高科技?发展工业?都不行。
韩述苦对后面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清晰的安排,他有着宏大的目标,现在只是牛刀小试而已。
韩述苦来到小丢圪垱上面,极目西眺,除了绿油油的麦苗,就是东一座西一座的茅草屋。
静下心来欣赏,有一种别具一格的美感,这就是后世追捧的自然原始风。
他们是这样描述的:
在这片大河古道静谧的土地上,村民们享受依岗傍沙的美妙。
每日晨起鸡犬相闻,黄昏看着炊烟袅袅,茅屋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古树之下,这就是我们向往的桃花源。
“啊呸!”韩述苦想,谁喜欢谁来这生活一段时间体验一下。
走下小丢疙垱,迈步走向村西边的两个工地,这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
木料场堆积如山的木头都需要木匠师傅过过手,变成栋梁之材,架到屋里前后墙壁上当大梁,撑起整个房屋的脊梁,也是小码头大队全体社员的脊梁。
石料场更热闹,因为他们的声音太响亮,“叮当叮当”响个不停,站这一会,耳朵嗡嗡嗡作响,实在是一种折磨。
韩述苦看了看现场情况,也没有发表见解,因为不懂,所以闭嘴。
从西边又折回大队院,看到苏倩倩母女的地铺已经铺好麦秸秆了。
娘俩正在铺碎布,这个需要点耐心,不然一疙瘩一块的,睡觉能硌得慌。
四嫂三人正在加紧赶制被子褥子,估计今晚能够用上。
韩述苦了解到吃饭问题暂时在工地伙上吃,等把厨具调料置办齐全了再自己开伙。
韩述苦表示同意,认可这个方案。
转了一圈后,韩述苦对大队工作和工地进度都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做到心里有数,也就放心了。
明天到公社去,把苏倩倩娘俩的户口迁移手续办理稳妥,以后这娘俩就是小码头大队的正式社员了。
第二天,韩述苦骑着扎那跑到公社,把这几天到烤鸭市找人购买玻璃的事情给翟书j汇报了。
翟书j也惊诧这个少年人脉广,那是高级领导家属,他竟然这么熟络。
然后韩述苦又把苏倩倩娘俩的事情说了一遍,同时他还把陈兴邦的情况,还有在海边晒盐的裴志新的情况,还有一个在红焖地区山沟里放羊,是个老中医等这些情况,都给翟书j做了汇报。
翟书j听到这些情况,仔细询问了这些人员的身份有没有重大问题,来到小码头大队改造有没有后遗症?
翟书j做为公社一把手,对这些人物还是非常重视的,因为这都涉及到政治问题,众所周知,在夏国,政治无小事。
韩述苦胸脯拍的“啪啪”响,一再保证人员没有多大问题,上升不到最高层面,都是下面的小虾米。
苏倩倩母女俩是把户口迁移到小码头大队了,以后就是大队的正式社员了。
另外几人跟咱没多大关系,只是上面把他们发配到小码头大队改造了,大队做好他们的劳动任务分配,居住生活的安置就行了。
平时他们用劳动换取粮食啥的生活物资,大队也对他们的人身安全做出保障。
翟书j点头赞同韩述苦的想法,这个少年还是头脑清醒的,知道轻重,办事稳妥。
这几个人要是都来到小码头大队,夜校也能正常开展起来,大队社员的文化水平能提高一个档次,适龄儿童也能按照这个少年设想的全部上育红班,早早接受启蒙教育。
翟书j内心对这个自己提拔的少年干部非常看重,他与公社其他大队干部都不一样。
这个少年视野开阔,思维缜密,对大队发展非常清醒,有自己的打划,已经实现了全村社员吃饱穿暖的初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