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二把手又强调不能等靠要,旱情不是大庙公社一地发生,红焖地区,甚至烩面省更甚至北方大面积都发生了干旱,要抗旱自救,要自力更生。
大队干部都没有心情听这些废话,但gcd的严明纪律使他们必须耐心听着这些领导的套话废话。
领导讲话终于结束了,然后二十多个大队干部把公社一把手围的水泄不通,嘈杂声把会议室的房顶都要掀开了。
韩永昌起身跑到后院食堂那,找到司务长赵庆东,两人也是老相识了。
韩永昌称呼赵庆东都是喊外号“麻杆”。这次找他是给食堂带来十只活鸡,用韩述苦的话说“联络一下感情”,不过东西可不是白送的,都是公对公,该咋算账咋算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两人闲聊了一会儿,赵庆东对小码头大队的发展也是看到眼里,对那个娃娃干部更是佩服不要不要的。
人家不但书读的好,当大队干部也是顶呱呱,一年时间就把那个沙土窝变成了富窝。
自己儿子赵记新用了韩述苦的课堂笔记,成绩是突飞猛进,听张老师说今年高考有希望考上大学,要是儿子今年考上大学了,那真正是祖坟冒青烟哩!
两人正在胡吹猛喷,文书小罗气喘吁吁跑到食堂,对韩永昌说:“韩大队长,我找一圈了,总算找到您了,快点回会议室,翟书j找你!”
韩永昌纳闷了,翟书j找自己干嘛?问小罗,他说可能和其他大队借粮有关,他自己也不是太清楚。
韩永昌一听借粮,马上就意识到应该是附近几个大队想借粮食了,可公社不是有救济粮吗?再说找自己也没啥用呀,自己又不当家。
当然了,公社其他人可不知道自己不当家,大家都以为小码头大队自己说了算的。
毕竟那个娃娃干部韩述苦太年轻,出谋划策还可以,高中生嘛,有知识,但要想让全村老少爷们听话不好办,他没有韩永昌这种老资格干部有威信。
韩永昌自己都纳闷,不知不觉在小码头大队,他已经不敢当家做主了。不是韩述苦掌控欲有多强,夺了他们的权,而是他们遇到大队的一点事情,都不敢当家做主,唯恐坏了大队这大好发展局面。
没有韩述苦的指导,几人心里都没有主心骨,现在养成了一遇到事情,首先想到小苦是咋想的?他该怎样解决?
就像前些天,赵丽娟婆媳发生的事情,在村里闹腾的沸沸扬扬,影响恶劣,三人都是干甩手没办法。
像这种家长里短的琐事,本来就是年龄大有威望的人物去调停,让一个毛刚长齐的小伙子去调停,那不是闹笑话吗?
可三人实在是没招了,抱着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想法,向韩述苦求援了。
哪想到,这娃娃干部给了他们一个巨大的惊喜,也给了全村所有人一个惊喜,九十八个字的村规民约出台了,村子里立马变了模样,街道干净了,说话和气了,也没有谁偷懒了。
三人都非常震惊,不止一次自问,难道知识就这么有用?书本里连村规民约都有?
胡思乱想的韩永昌来到会议室,听到里面还是乱糟糟的,这个说村里已经有人家已经断顿了,再不发救济粮就要出人命了。
那个说,俺村已经有人家饿晕了,邻居及时发现了才救回一命,公社要是不管,这种事情还会发生。
又有人说,去年小码头大队也要救济粮了,公社不是都给了吗?小码头大队是大庙公社的一员,俺大队就不属于大庙公社管理吗?
翟书j猛力敲了敲桌子,会场嘈杂声暂时静了下来,只听翟书j大声说道:“小码头大队去年要救济粮一共三千多斤粗粮,并且人家大队说是借的,等缓过劲了就还公社。”
“去年小码头大队从西码头大队脱离出来单过,只分到三百斤粗粮,其它啥都没有,那个老杜,我没有说错吧?”
杜学亚看到许多大队干部都看向他,也知道这种事情没法撒谎,只能回答说是。
翟书j又说道:“小码头大队地理位置最不好,能耕种的土地也就三四百亩,其余都是沙土窝里的土地,全靠老天爷吃饭。”
“去年分开单过,一穷二白,啥都没有,也出现了要饿死人的情况,公社拨给救济粮三千多斤,还减免了夏秋两季公粮。但人家小码头大队说救济粮是借公社的,等缓过劲了还公社,现在随时都可以还公社。”
翟书j说到这,看了看下面一群大队干部,见他们都盯着自己,听着自己讲话。
遂继续道:“人家大队只让减免了夏季公粮,秋季公粮一斤不少送到公社,还是所有大队中缴公粮最早完成任务的大队。”
“小码头大队去年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就能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挖井抗旱。
喜欢沙土窝请大家收藏:沙土窝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